当前位置:首页 >> 自考 成考 >> 备考指导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应试点拨
来源:教育网     2005-9-8 13:54:00
 

    这道题的正确选项是A、D、E三项。该题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规律问题,一个是真理问题。A、B、C三项是规律问题。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 能为力的,规律的作用也不是无条件的,所以只有A项是正确选项,B、C两项是错误选项。D 、E两项属于真理问题,都与题干的题意相符,所以都是正确选项。

    三、简答题

    简答题属于主观性试题。与论述题相比,要求考生回答的内容比较简单。回答简答题要注意 以下几点:

    (1)观点正确,论点全面。回答问题要防止观点错误、遗漏论点。

    (2)逻辑严密,语言通顺。回答问题要层次分明,叙述清楚。切忌层次杂乱,表达不清。

    (3)突出重点,详略得当。对论点既不可不作任何说明,过于简单;也不可分析说明过多, 显得繁琐。

    下面分两种情况举例说明回答简答题的方法。

    第一种情况:在教材中有明确答案的简答题。这种题占多数。答这种题,就是按教材中有关的答案回答出来。

    例题:简述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性质。

    【答案要点】:

    (1)人口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影响作用。第一,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第二,人口状况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要求不同的人口状况与之相适应。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人口状况加速社会的发展,反之则延缓社会的发展。

    (2)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第一,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第二,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第三,人口生产受物质生产制约,物质生产从根本上决定了人口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首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构成和增长速度。其次,物质生产的生产方式决定着人口生产的社会形式,即婚姻家庭形式。

    第二种情况:有的简答题虽然在教材中有明确答案,但涉及不同章节,需要应试者把有关章节联系起来,自己重新组织论点,写出答案。
 
    例题:简述认识主体与主观意识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要点】:

    (1)认识主体与主观意识的区别:认识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的人,具有自然性、社会性、实践性和意识性。主观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 映象。如果把认识主体等同于主观意识,就会陷入主观唯心主义。

    (2)认识主体与主观意识的联系:主观意识是认识主体的一种属性,即意识性。人具有意识,才能作为认识的主体而存在。

    四、论述题

    论述题也属于主观性试题,重在考核应试者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观点正确, 紧扣题意,联系实际,分析恰当。与简答题相比,主要应注意以下两点:

    (1)观点要全面系统,论据要充分,对论点的分析要深入透彻,观点不得有遗漏,也不能只有观点,缺乏论据,没有分析。

    (2)要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关系。由于论述题大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所以既不能只讲 理论,不联系实际,也不能只讲实际,没有理论的指导。理论与实际之间要有内在联系,防 止把毫不相干的理论与实际硬扯在一起。

    下面分几种情况举例说明如何回答论述题。

    第一种情况:运用某一哲学原理分析某一实际问题,这是比较简单的论述题 。

    例题:运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的原理,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

    (1)任何真理都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是 指: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客观内容,每一个真理性认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真理的相对性 是指: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个或某些方面的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 认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

    (2)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它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经过实践证实了的客观真理,因而具有绝对性。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一切事物及其规律,仍然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又具有相对性。因为它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把它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只有坚持,才谈得上发展;只有发展,才是真正的坚持。

    (3)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要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僵死不 变的教条的教条主义倾向;二是要反对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否认它的指导作用的资产 阶级自由化倾向。

    第二种情况:有些论述题要求应试者从具体问题、具体理论观点或具体阐述中,找出其哲学 理论依据并加以分析论述。这类题难度较大。回答这类问题要对具体问题、具体理论观点或具体阐述进行分析,看它们与哪个哲学原理联系最紧密,还要注意到这类题涉及的往往不仅仅是一个哲学原理,而可能是两三个哲学原理,所以思路要开阔一些。指出相关的哲学原理之后,还要适当地进行分析论述,不能只摆出哲学原理就算完事。
    例题试述提出"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quot;这一科学论断的哲学基础和现实意义 。

    【答案要点】:

    (1)提出"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的哲学基础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这个原理要求我们 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现在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 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生产力水平低,发展又 不平衡,所以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

    第二个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相互关系的原理。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普遍原 理的指导下分析研究特殊性。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具有社会主义社会的共性。我们必 须坚持社会主义,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具有自己的个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 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2)提出这一科学论断的现实意义:确定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解决中国一 切重大问题的基本立足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长期性和不可逾越性,有利于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quot;这个根本问 题,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避免重犯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错误。

    例2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 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 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 的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试说明这段话包含的哲学 道理以及坚持这种学风的重要意义。

    【答案要点】:

    (1)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经过实践证明了 的普遍真理,我们的事业必须以此为指导,马克思主义不能丢,丢了就会丧失根本、迷失方向。

    第二,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发展动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重在应用,联系我国当前改革开 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分析和解决当前遇到的新问题,在新的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三,理论必须联系实际,离开时代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来谈马克思主义 ,没有意义。

    (2)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才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解决改革开放中的各种 问题,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胜利,把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推向前进。如果违背这种优良 学风,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和失败。

    第三种情况:有些论述题要求应试者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在分析中阐述理论。在回答这种 论述题时,要既对实际进行分析,又对理论进行阐述,不可只分析实际问题而不阐述理论。

    例题:根据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实,说明坚持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的一 致性。

    【答案要点】:

    (1)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充分说明了坚持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作用的一致性。

    首先,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在旧中国,社会基本矛盾达 到了极其尖锐的程度,生产关系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严重地阻碍着经济基 础的变革。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 盾,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具有客观必然性,体现 了历史决定论的作用。

    其次,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确选择的结果。在20世纪40年代末,中国进行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前途和命运的大决战。以国民党反动派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妄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把中国纳入西方资本主义体系。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则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取得了胜利。所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又体现了主体选择的作用。

    (2)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决定论,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基础上的决定论。它认为社会 历史的发展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又反对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的观 点。它是以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能动的决定论。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对 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和揭示,正是为探寻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选择活动开辟广 阔的天地,使人的主体能力得以更自由、更充分地发挥,从而以日益符合客观规律的活动, 更加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

    以上阐释的各类试题的解题方法,都要在应试者通过刻苦学习,基本上掌握了考试大纲要求 掌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才能加以有效应用。单纯靠懂得答题 方法,是不能答好题的。既要学好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又要学会答题的方法,才能在考试 中取得好成绩。 

 

■相关链接  
  •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介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应试点拨
  • 《高等数学(二)》十次考卷分析与复习策略(1)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上机考试习题集二级C语言程序设计
  • 《高等数学(二)》十次考卷分析与复习策略(2)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上机考试习题集二级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
  • 首都经贸大学成考全国招2900人北京招1710人
  • 北京舞蹈学院成招加试实行五人评分制
  • 北京师范大学成招高、专起点分批进行
  • 站内资讯搜索:  
    考 研 高 考 自 考 外 语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考试攻略
    考研“牛人”的备考之路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