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组图:国内媒体纷纷为2008年奥运会练兵
|
来源:《北京日报》 2005-10-27 17:30:00 |
|
北京晚报 围绕三年后做文章
北京晚报派出的5名文字记者中,有3名是2002年之后进入报社的,摄影记者也没有参加过全运会报道。北京晚报作为奥运会举办城市的都市主流媒体,这次练兵也是目标明确:通过大赛让年轻记者熟悉比赛氛围,锻炼队伍,并且为2008年奥运报道摸索经验,探索模式。
为了达到通过十运会探索奥运会报道模式的目的,北京晚报特别开设了专版专栏,不仅报道每金必夺的激烈比赛,还关注十运会提出的新概念和对北京奥运会的启示作用。例如,《南京告诉北京》专栏,主要报道值得北京奥运会借鉴的成功经验,《请读者看十运》是一个互动专栏,请读者谈谈看十运会后对奥运报道的建议,《奥运攻略》则从竞技技术方面对北京体育项目未来3年内的发展做出分析报道。
十运会提出的一些新概念也是北京晚报在十运报道中特别关注的报道点。例如,本届十运会提出了“体育的盛会,人民的节日”这个口号,调动全省人民的参与意识。而十运会后南京经常参加锻炼的体育人口大幅增长。北京晚报体育部主任吕会民说,这些新特点,新变化,都是值得在奥运报道中思考的。
各路媒体 抓住机会探营奥运
其他如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新闻社、上海电视台、天津电视台、广东电视台等也不甘示弱,均派出了强大的记者团,江苏本地媒体更是纷纷推出十运会特刊。采访十运会的中国记者足有5000余人,创下历次全运会报道之最。
由于是中国范围内最大、层次最高的运动会,和北京2008年奥运会前的一次预演,十运会还吸引了世界目光,不少国外媒体也借此机会探营北京奥运。来自法国最大的体育报纸《队报》的一位记者就表示:“全运会是中国的奥运会,我们想通过全运会提前了解到中国北京奥运会上可能派出的优秀选手。”
十运会组委会新闻宣传部称,此次报名采访十运会的境外记者有120多人,包括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共同社、英国广播公司、法国《队报》、日本《读卖新闻》等世界重要媒体。这也是历史上境外记者报名采访全运会人数最多的一次。“新闻战届届打,本届更有硝烟味。”这是十运会组委会一位官员的玩笑话。
硝烟散尽后,人们不禁感叹:奥运新闻战的味道从十运会上已经可以嗅到。 |
<<上一页 |
■相关链接
|
 |
|
|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