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招生-校园-高考-考研-外语-自考成考-留学-幼教-基础教育-高教-民办教育-职业教育-中外合作-资源-教育产品-求职招聘-在线报名-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组图:国内媒体纷纷为2008年奥运会练兵
来源:《北京日报》      2005-10-27 17:30:00
 
北京电视台演播平台 李继辉摄
  第十届全国运动会10月23日在南京鸣金收兵。激战多日,各路健儿在赛场上争奇斗艳,各领风骚,联袂为观众奉献了一届充满激情的精彩全运会。而在这个看得见“硝烟”的战场之外,还有一个战场也是烽烟四起,战场主角就是瞄准2008年奥运会新闻大战的各路媒体记者和编辑。

  十运会第一次囊括了所有奥运项目,这是全运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因此被视为北京奥运会前的练兵场,它不仅是对全国体育竞技水平和办赛能力的一次大检阅,更是媒体模拟奥运报道,练兵点将的战场。因此,在南京这座历史名城里,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闻记者几乎无处不在,展开了一场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各项目金牌之争的“新闻大战”。

  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国家级新闻机构,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电视台等2008年奥运会举办地的东道主媒体,还有其他地方媒体的记者都从全国各地奔赴南京。因为2008年,中国媒体面对的将不仅仅是一场国内大战,还要面对众多世界知名媒体,各家新闻单位都在抓住这一绝好的练兵机会厉兵秣马,为2008年奥运会演练采编队伍。

  新华社 报道规模比肩奥运

  作为国内最大通讯社的新华社对这次十运报道极为重视,150多人的报道团队是新华社74年来,在北京之外举办的活动报道中“动静最大的一次”。“新华社一车100多箱的设备拉过来,我们工作人员都惊住了。”十运会组委会新闻宣传部部长缪小星用惊讶的语气告诉记者。

  新华社十运报道负责人许基仁说,这次报道队伍来自总社16个部门和30多个各地分社,租用工作间面积320平方米。150人中,30岁以下、没有参加过大型综合体育赛事报道的年轻人占了75%。

  由于是为2008年奥运练兵,因此发稿内容、数量、质量和流程都是比照奥运报道的规格和要求。“尽管我们事先制定了详细的报道计划,也作了相关培训,但还是有一些年轻记者开始时摸不到门路,而开赛几天后经过编辑的指点和自己不断总结提高,现在进步明显,稿件也逐渐成熟。”许基仁对练兵的效果非常满意。

  除报道人员规模创历史之最外,无限局域网发稿系统的应用,也使得新华社在国内大赛的报道技术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这次编辑部门前置,使得现场编辑接收到记者无线发稿或图片,加工编辑后就能在第一时间播发出去。这套系统在有过成功经验后将更好地应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报道。
下一页>>     
■相关链接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