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巴老的作品,我们认识了一位讲真话的好人。本报资料图片
电影《家》(1956年)
巴金一生中创作与翻译了一千三百万字的作品。从《灭亡》《激流三部曲》到《寒夜》,这位热情勤奋的作家创作了多部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巴金说过:“人只有讲真话才能够认真地活下去。”通过他的作品,我们认识到了一位讲真话的老人,一位永远怀有赤子之心的老人。
也许,理解巴金的最好方式就是阅读他的作品。惟有阅读,才能让我们感受到那属于他的永恒的青春。
巴金1904年生人,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巴金是他在发表小说《灭亡》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巴金一生中创作与翻译了一千三百万字的作品。他的创作以中、长篇小说为主。由《灭亡》经过《家》到《寒夜》,这位热情勤奋的作家创作了多部作品,并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他的许多作品都被搬上了舞台。同时,他出版了大量译作。
《灭亡》即开端
1927年初,他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灭亡》。小说以在北洋军阀统治下沾满了“腥红的血”的上海为背景,描写一些受到五四新思潮鼓舞,因而寻求社会解放道路的知识青年的苦闷和抗争。响彻全书的是这样的呼声:“凡是曾经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面的人都应该灭亡。”《灭亡》不仅是巴金进入文坛的奠基之作,也为他以后的创作内容开了一个端绪。表现小资产阶级革命青年的活动和思想性格,成为了巴金抗战前创作的一个重要题材。
爱情、激流三部曲
《灭亡》以后,出现了巴金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从1929到1937年,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萌芽》《新生》《死去的太阳》《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他那极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运动。他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还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散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
《寒夜》的转变
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的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最能体现巴金这个时期的创作风格。
1945年底,他完成了长篇小说《寒夜》。随着生活视野的开阔和思想的发展,他的创作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主要反映在英雄主义色彩逐渐黯淡,反抗的激情和对未来社会的向往逐渐收敛,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愈益发扬。这使巴金的作品更富于现实主义特色。
《随想录》展现人格光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担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并主编《收获》杂志。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随笔集《随想录》等。
从1978年底起,巴金开始写作记录自己“随时随地的感想”的《随想录》。这些就文学和生活的种种问题发表看法的文章,不论是现实的感兴,还是往事的追思,既把笔触伸向社会和历史的深处,又坦率地挖掘自己的灵魂,表现出巴金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严峻思考。在这些寓深沉于平淡的文章中,巴金把心交给读者,毫无掩饰他讲出自己心里的真话。《随想录》显示出了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真实自然的人格光辉。
巴金部分代表作
中篇小说:《灭亡》《死去的太阳》《春天里的秋天》《萌芽》(又名《雪》)《新生》《憩园》《第四病室》《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火》(三部)《寒夜》。
短篇小说集:《复仇》《光明》《电椅》《抹布》《将军》《神·鬼·人》《沦落》《发的故事》《还魂草》等。
散文集:《海行》(又名《海行杂记》)《点滴》《旅途随笔》《生之忏悔》《龙·虎·狗》《废园外》《怀念》《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华沙城的节日—————波兰杂记》《随想录》《创作回忆录》《心里话》《十年一梦》等。
传记:《巴金自传》。
童话集:《长生塔》。
巴金译作
小说/诗集:尤利·巴基的长篇小说《秋天里的春天》、赫尔岑《一个家庭的戏剧》、普式庚诗集《叛逆者之歌》、斯托姆的短篇小说集《迟开的蔷薇》、王尔德的童话/散文诗合集《快乐王子集》、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短篇小说集《门槛》等。
剧本:阿美契斯的《过客之花》、廖·抗夫的《前夜》《夜未央》、A·托尔斯泰的《丹东之死》。
传记:凡宰特的《一个卖鱼者的生涯》、柏克曼的《狱中记》、高尔基的《回忆托尔斯泰》、巴甫洛夫斯基的《回忆屠格涅夫》。
理论著作:《科学的社会主义》等。
教材中的巴金作品
小学课本:《鸟的天堂》《海上日出》。
中学课本:《灯》《繁星》。
■搬上舞台的巴金作品
话剧
★人艺版《家》(1984年)
编剧:曹禺
导演:蓝天野
首演:1984年4月1日
《家》的舞台剧最有影响的要数1984年4月1日在首都剧场首演的话剧《家》。
这部戏老中青三代人同台演出,给年轻演员很好的学习机会。瑞珏的扮演者罗历歌还凭借此剧赢得了当年的戏剧梅花奖。她的同学王姬、郑天玮和宋丹丹也在剧中出演主要角色。
★明星版《家》(2003年)
编剧:曹禺
导演:陈薪伊
全剧最大新意是把巴金献给他哥哥的一首诗作为线索。奚美娟的瑞珏、陈红的鸣凤、程前的觉慧都表演得非常出色,特别是83岁的孙道临扮演的高老太爷。
戏曲
★戏曲《家》
川剧:川剧《激流之家》恢复了觉慧在小说中的主角地位,瑞珏则从舞台上消失。
沪剧:将流派唱腔作为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大胆尝试管弦乐队的配器和20人合唱团。
越剧:剧中,鸣凤跳湖后,觉慧与觉新将有一番激烈的较量,而这一冲突,曹禺的话剧本则不曾表现过。
影视
★电影《家》(1956年)
导演:陈西禾、叶明
主演:孙道临
1956年摄制,孙道临扮演觉新。他说:“当时心里很没底。在巴老的鼓励下,才有勇气演下去。”扮演瑞珏的张瑞芳说:“巴老把瑞珏与觉新塑造得太绝了。”
★电影《故园春梦》(1964年)
导演:朱石麟
主演:夏梦、平凡、鲍方
根据小说《憩园》改编。夏梦、鲍方等演员均有出色表现。
★电影《英雄儿女》(1964年)
导演:武兆堤
主演:田方
根据《团圆》改编。片中主题歌传唱至今。
★电影《寒夜》(1984年)
导演:阙文
主演:许还山、潘虹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塑造了旧式知识分子面对困境的不同态度。
★电视剧《家春秋》(1988年)
剧中大少爷高觉新由在《夜幕下的哈尔滨》《林海雪原》出演主角的林达信扮演。本片和《末代皇帝》《大酒店》共同荣获第七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连续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