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广东将在自主创新方面发动“一场事关广东前途命运的决战”,而广州、深圳则是这场战役的两名“前锋”。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该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将大力支持两市成为国家自主创新试点城市,以加快建设创新型广东。
在“两会”期间举办的记者招待会上,广州市市长张广宁、深圳市市长许宗衡围绕“自主创新”展示了各自的具体思路。
广州:用“留交会”吸引科技人才
“广州‘十五’期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5%,比‘九五’的15%比例有大的提高,但是与其他兄弟城市比还是不够。”
张广宁认为,今后广州自主创新最有利的条件是区内积累多年的雄厚科研力量,“广州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9个,市属企业博士后工作站25家。而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所、广州中科院工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也相继挂牌。”此外张广宁称,全市数十家国家级、省级工程中心和跨国企业、著名企业在广州建立的研发中心,一样能为广州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打下强大基础。
“目前广州有670家由归国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张广宁表示,为吸引更多的优秀科技人才,广州已办了8届的中国留学人员科技交流会仍将坚持办下去,在经费、政策等方面积极支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深圳:打造世界级的深港创新圈
深圳思路之一,则是借放开户籍制度来广纳贤士。今年初,深圳的一号文件——《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出台,明确放宽创新型人才的入户政策。
许宗衡称,凡具有海外名校或国家重点高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并获学士以上学位的人才;深圳优势传统产业领域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获职业资格、在深圳缴纳2年以上社会保险的技术人才,只要符合深圳产业发展要求及其他基本条件的,经人事、劳动部门核准后,可以个人身份直接办理入户手续。
“25年来,深圳已从科技能力较弱的城市成长为以自主创新为灵魂的城市。”许宗衡称,2005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GDP的29%,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值占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的58%,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在内地大中城市中也位居第三。
相对广州,深圳在高等教育方面较为薄弱,许宗衡特别提到,深圳“十一五”期间将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对创新型城市的贡献率。此外,深圳还将加大与中科院等国家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以构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的平台。
许宗衡还透露,由于毗邻香港,深圳计划与香港共同打造深港创新圈,打造区域创新标志。他表示,深圳希望国家将深港创新圈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争取得到政策和资金支持,令深港创新圈将成为资源最集中、最具活力的世界级创新区。
来自:第一财经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