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广大的考生充分了解2006年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MBA项目招生与录取,培养特色与优势等有关最新动态,新浪网教育频道联合北京华章MBA培训中心邀请了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滕颖,解答电子科技大学MBA招生政策等问题。以下是访谈实录。
提问:电子科技大学是全国著名重点大学,请您谈谈电子科技大学的概况。
滕院长: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全国著名的重点大学,全国首批25所国家专项经费资助的“211工程”重点大学之一,国家32所“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即‘985工程’)”大学之一,并已建立研究生院。电子科技大学在国内外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学校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拥有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涵盖了该学科领域的所有二级学科。学校博士、硕士点、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数量均居全国所有高校的首位。由于学校立足信息科学技术学科领域,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实验条件优越,具有突出的办学特色,生源旺盛,毕业生遍及全国电子信息科技、电子信息产业和军事电子领域的重要岗位,各种层次的毕业生深受大型跨国公司、高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的欢迎,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与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电子科技大学在国外信息产业的就业者和创业者也很多,在美国硅谷就有700多名毕业生。
提问: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的办学历史和发展情况如何?
滕院长:管理学院成立于1993年,其前身系1982年建立的管理工程系。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管理学院现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新兴技术管理”、“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两个博士点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数量经济学”、“企业管理”、“区域经济”、“技术经济及管理”、“新兴技术管理”、“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工商管理硕士(MBA)”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具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教授任职资格审定权,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点是四川省重点学科,“数量经济学”学科点是信息产业部重点学科。
管理学院是电子科技大学先进制造技术与电子商务研究所、电子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211”建设项目)的主要依托单位,同时下设工商管理、经济学与金融学、会计学、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四个系,以及战略研究所、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所、西部开发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管理学院拥有工商管理实验中心(包含企业管理模拟实验室、金融与证券模拟实验室、财务会计模拟实验室等),电子商务实验室以及MBA网络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其中,电子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是信息产业部部级重点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经过20来年的艰苦探索与努力,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依托学校的综合学科优势,在师资结构、学科方向、科研领域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正逐步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提问:电子科技大学MBA的战略定位是什么?
滕院长:经过科学分析和研究国际MBA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结合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科优势,我们将技术MBA确定为我校MBA的发展方向,确立了“IT(信息技术)导向,创新与创业并重,走技术MBA之路”的战略定位和办学思路。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已经得到的社会和专家的认同。在2001年9月中国MBA学位教学合格评估(第二批)中,我校MBA教育办学特色居全国第一,综合成绩位居全国第二。
电子科技大学从发展的高度来看待MBA教育,一直将MBA教育发展作为学校的战略目标。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指导思想明确,教育目标可行、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管理严格规范、培养质量较高的MBA办学体系和办学模式已经在电子科技大学初具规模。
电子科技大学MBA品牌初就,价值效应刚刚体现,培养出一批适合国际化和新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管理人才,正成为我们致力追求的目标和恒久动力。
提问:电子科技大学MBA是如何在培养中体现其战略定位和特色的?
滕院长: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不仅开设了融入管理变革与IT领域典型案例的核心课程,还开设了以先进管理技术与电子商务为特色方向的选修课,而且还举办了以两院院士和电子信息技术领域著名专家为主讲人的信息技术发展前沿系列讲座和以IT和高科技领域企业家为主讲人的创业和创新系列讲座。在实习方面,我院在IT领域和其他高科技领域建立了一批MBA实习基地,在论文方面,实行了管理专家与技术专家或企业家相结合的双导师制。
提问:电子科技大学的MBA教育取得了哪些成就?
滕院长:经过我们多年的努力,我们培养了一批IT领域和信息化推动工业化过程中的管理精英,还有一批MBA毕业生成为中兴、 TCL、华为等国内著名IT企业的管理骨干和ITEL、IBM等国际领先IT企业的管理者。另外还有部分学员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综合分析我院MBA毕业生就业情况,在IT领域就业比例为67%;学生毕业后创业比例为18%,其中有81%在IT行业进行创新创业,还有60%进行了重新创业。已经毕业的学生中有52%从事企业中层以上的管理工作,有19%在大型企业担任领导职务。
几年来,IT-技术MBA项目以其突出的办学特色和显著的办学成就已经成为企业、政府和个人拓展发展空间的途径,并已经得到考生的认可,这从我校MBA第一志愿的报名人数的持续增长情况也可以得到证明。特别是从2002年来,MBA报名人数在全国普遍下滑的情况下,我校报名人数却仍然稳中有升,生源质量不断提高,在考生中的知名度得到大大提升。同时,来自IT行业的考生日益增多,2003年报考我校的考生中来自IT行业的已经高达42%,行业特色日益明显。另外,从地区影响来看,我校MBA第一志愿考生过去主要集中在成都市或四川省内,现在第一志愿考生已经广泛分布于湖北、福建、江苏、云南、山东、北京、重庆等省市,省外考生对我校MBA项目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提问:电子科大05年MBA的招生计划是多少?05年招生计划的调整和变化?05年录取比例是怎样的?面试变革及面试将会如何进行?
滕院长: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在职MBA(春季班)计划招收学员300人。我校根据考生报名人数和联考情况决定录取分数线,结合考生的初试和面试成绩,择优录取。招生情况与去年相比没有重大变化,我校继续自行划定录取分数线;考试科目还是英语、综合两科;报名仍然采取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相结合的形式,网上报名时间:7月18日至24日,现场报名时间:7月28日至31日。面试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须环节,今年增加了面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更加重视考生的综合能力。面试的内容包括政治、管理和英语口语,有面试专家组给出面试成绩。
提问:电子科技大学MBA项目在对学生的就业推广工作方面有何举措?
滕院长:虽然我校MBA就业压力目前还不大,但为了MBA学员能有更好的起点和更多的机会,我们专门设立了MBA职业发展中心,有专职人员从事MBA就业推广工作,而且已经开始实施系统的、全过程的、全员的、信息化的MBA职业发展方案。MBA学员一入学就会得到MBA就业发展中心的全方位和个性化的帮助,这种对学员就业的支持和帮助会一直延续到学员毕业 ,找到满意的工作和理想的职位。 同时,我们还利用我校在IT领域的丰富校友资源,积极和企业联系,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国内IT名企和我们签定了用人协议,也已经有一些我校毕业的MBA学员在这些企业承担着重要的管理工作。
提问: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情况如何?
滕院长: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美国伊利诺大学、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美国韦伯斯特大学等海外著名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师资培训与MBA培养的合作关系,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视野的MBA人才开辟了宽阔的通道。
提问:EMBA项目情况?
滕院长:电子科技大学是集国家重点大学、“211工程”大学、研究生院大学、省部共建大学、研究型大学为一身,在国内外,尤其是在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大学。在2001年9月全国第二批MBA教育合格评估中,我校MBA教育的综合成绩居全国第二、办学特色居全国第一。凭借在开展MBA教育中的优异成绩,于2002年8月成功地成为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全国首批30所开办EMBA项目的院校之一。已于2002年、2003,2004年成功地开办了三期,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国企、民企、外企的老总、公司高管及政府重要部门管理人员等,其中不乏本身就具有博士、硕士文凭的高学历管理者,成为培养企业家和高层管理者的摇篮。
电子科大EMBA项目建立起高层次的交流平台,为学员提供国内外管理学界杰出的教授、专家的课程;提供著名企业家、商界名流的讲座;提供优秀商业精英组成的团队学习氛围。
从第一批EMBA学员入学起,我们就成立了EMBA同学会,建立起广泛的EMBA校友网络,成立终身制学员俱乐部,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各类联谊活动,让学员增进沟通和了解,获得丰富的校友资源。
同时,学校拥有一流的体育设施和场地,包括现代化的体育馆、游泳馆、高水准的网球场、篮球场等,让学员在学习之余可以放松身心,享受校园生活。
电子科大第四期EMBA已于2005年6月25日开学,第五期招生工作目前已开始启动。
滕颖副院长简介:
滕颖: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分管学院专业学位教育项目,兼EMBA项目主任。2004年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电子科技大学"优秀主讲教师"A级。电子科技大学第四届德育先进工作者;获2000年"成华区政府奖"奖教金二等奖,电子科技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电信网络接入定价相关问题研究”项目负责人;四川省科学技术厅软科学项目"信息化环境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模式研究"项目负责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科学若干问题分析"子课题:信息化与信息产业的发展的课题负责人、项目主研;四川省政府应急项目"四川农耕文化对四川经济发展的影响"项目主研。截至目前,已经发表论文多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