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个多月异常激烈的“招生战”后,众多民办高校生源却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有的受到人们的极力关注,有的则备受冷遇。本计划招收5000名学生的北京人文大学,在不断提高分数线的情况下依然迎来了近8000名新生。校长王图强认为,他们的成功归功于对教育质量的孜孜追求。
靠教育质量招生
已有二十一年历史的北京人文大学拥有令其他办学者羡慕的标杆:“中国民办高校优秀就业组织单位”“北京市民办教育先进单位” “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 “全国学生就业实力十强民办高校”……
“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归功于我们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及在课程设置、目标培养上的市场性和超前性,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于对教育质量的孜孜追求。”王图强说。
王图强说,北京人文大学一直以“教育为本”作为办学理念,将办学当成一件神圣的事业来干,要舍得“掏钱”进行软硬件的更新换代,不仅要让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好,教育手段先进,而且要求教职员工和培养出的学生个个都是"硬梆梆"的,以不断改善软硬件来提高教育质量。
他说,就目前而言,民办高校无论师资力量还是生源,无论教学设施还是社会认可度,都无法与公办高校相比,在这样一种情势下,民办高校更应该看重教学质量,以自己实实在在的教学质量赢得社会认可。谁重视教学质量,就会受到人们的关注。多年来,北京人文大学就一直把教育质量当作学校的生存命脉,为此,今年学校招生出现由原来的"工作人员劝着来"到现在的"学生求着来"的可喜现象。而且,学校本计划招收5000名学生,却在不断提高分数线(400分以上)的情况下依然迎来了近8000多名新生。
以学生和家长的现实利益为重
实施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也是北京人文大学的一大特色。“谁尊重学生和家长的现实利益,谁就会赢得人们的信任”王图强对记者说,“我们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传授给学生科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同时,注入人文内涵,提高学生的情感修养。”
“"现在的高中教育都较‘死板’,学生的心理、生理意识都不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月是‘新生素质教育月’”王图强说,在这个月里学生主要通过军训、听专家学者及成功人士的素质教育讲座为今后自己综合素质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之后,学生还将系统学习"综合素质教育课"的课程。这个课程包括: 体育、德育、职业道德、就业形势分析与求职技巧、社交礼仪、驾驶、国防知识教育等。
他说,学生通过综合素质教育的学习,不仅缩短了与用人单位要求的差距,大大提高了就业竞争力,而且学生家长也普遍反映,他们的孩子经过学校道德品质培养和人文素质教育,有了可喜的变化。
把毕业生就业率作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把毕业生就业率作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贴近市场,社会需求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这是常挂在王图强嘴边的话。因此,学校无论在课程设置还是在目标培养上都紧密结合人才市场的需求,使培养目标、学科专业在就业方向和职业发展前景上具有市场性和超前性。
王图强认为,“无论是研究型大学还是教学型大学、职业型学院,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应是检验其教育教学质量好坏的主要指标。因此,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取决于毕业生就业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能否培养出优秀学生,检验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指标要看毕业生是否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据了解,北京人文大学15个学院,59个专业的课程除了必修课程外都设有特色课程和综合素质教育课。这些课的设置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近几年来,北京人文大学在王校长的带领下,始终把毕业生就业率作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从2003年的质量年、2004年的就业年到2005年的效率年,学校把以就业检验教学、拉动招生作为自己的重点战略之一,为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做了全方位的工作。
“我们还有个计划,准备让学生在临近毕业走向社会前一段时间内,进行毕业生素质教育,使学生更成熟、更适应地从大学进入社会”王图强说。(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