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关注大学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首届上海市大学生影像大赛:社会公益类作品居多
来源:中国家家网     2007-6-21 18:33:00
 
“白云是天空的足迹,影子是阳光的足迹,青藤是初春的足迹,丢弃的可乐罐,是你的足迹吗?美好世界要我们共同来创造。”刚刚结束的首届上海市大学生影像大赛上,众多参赛者把目光投向公益广告单元,一等奖《足迹》作者上海师范大学的王晶倩说:“大家都是想用更好的方式,唤起人们心中对公益问题的关注。”而在整个比赛的获奖名单中,以社会民生为题材的获奖者占了近一半。

  从“伤春悲秋”到社会民生 

  近年来,随着DV、数码摄影等产品的普及,全国高校掀起大学生影像创作风潮,莘莘学子用镜头记录生活、放飞梦想,表达着自己的情感历程和人生思索。最初,学生们多把关注焦点放在记录朝气蓬勃而又青涩感性的大学时光上,但现在更多的大学生不再停留于“自娱自乐”,越来越多将镜头瞄准了校园外的世界:民生、教育、农村、城市建设等社会生态,无不成为他们镜头记录的对象,平实地展现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 

  2006年,同济大学沈一亭同学拍摄的纪录片《与高耀洁同行》,用镜头描述了中国防治艾滋病事业现状,并获得当年“大学生DV有奖征集”纪实类一等奖;而华东师范大学的刘学江和黄自敏以一部聚焦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裸露在城市》夺得首届成都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复旦大学广电实验室的记录显示,近3年来,“关注民生、记录社会”已经成为取代“伤春悲秋”的校园情怀成为学生影视作品的主流。 

  从老师指导到主动挖掘 

  “选择这个题材,主要得益于老师的指导。”上海师范大学顾红璇和同学们拍摄的《草原医生王万青》获得首届上海市大学生影像大赛评委会特别大奖。20年前,他们的指导教师高宏明拍摄《青青的阿万仓》,记录1968年下乡医生王万青的生活。20年后,学生们沿着王万青当年从上海到甘南路线重走一遍,感受当年的旅途,记录王万青现在的生活。 

  而更多的同学用自己的眼睛寻找问题。“在去江西教学外拍的时候,遇到了江西女孩小汪。本来我们只是想真实反应小镇女孩的理想,后来觉得应该找一个城市女孩作对比,这个年龄正是充满理想却对未来迷茫的时候,希望这两个有理想的女孩能给同龄人一些启示。”上海师范大学唐正博等同学的作品《扬彩异色的青春年华》记录了城市与乡村两个18岁女孩追寻梦想的历程,获得了首届上海市大学生影像大赛纪实类的优胜奖。 

  最佳编导奖作品《留守孩子》的产生更有戏剧性。作者傅孝煜原本打算对比山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生活,却被山村小学里众多的留守孩子震撼,“来之前刚好看过新闻报道一个12岁留守女孩杀人的事情,再加上跟留守孩子的接触,我一下子意识到:这些孩子的笑脸是否真的发自内心?我想拍一些孩子心中大人们看不到的东西。”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03级同学的作品《动迁户姚阿姨》来源于自己切身的生活经历,小时候经历过动迁的张中江同学把镜头对准了为建设世博园而动迁的黄浦江的棚户区居民们。04级的同学们则敲开了农民工聚集区的房门,“每晚都在夜市里卖炒饭给我们吃、在校门外卖报纸给我们看的人们,他们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老区里的心理咨询站等等,都走入了学生的镜头。 

  从“想当然” 到“原来如此” 

  “一开始我们以为城市女孩会厌倦繁杂的城市生活,向往乡村的安逸,乡村的女孩也会被五光十色的城市吸引,不愿再过乡村安静的生活。可最终我们发现,她们对理想的追求殊途同归。”在《扬彩异色的青春年华》小组的镜头中,江西的18岁女孩小汪初中毕业后在小镇的茶艺馆工作,她与一般茶艺馆的服务员不同,不会勉强客人买茶叶,还主动斟茶请客人品尝。日益增多的游客让小汪知道了外面的世界,于是她萌生了到北京去学习茶艺的念头,打算学成归来开一家自己的茶艺馆,把地方特色更好的保持下去。同时,上海的18岁时尚女孩在另一个世界中追寻自己的梦想,今年高二的她热爱画画,虽然父母不支持,仍然坚持参加明年的美术高考,计划着去日本学习设计。对两个女孩的跟踪拍摄,让组员们意识到自己的揣测并不是社会真实的全部。 

  傅孝煜也有些讶异的发现,留守孩子与祖辈监护人之间的隔阂之深超出想象。当时他问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女孩余直娣:“你想爸爸妈妈吗?”孩子的外公毫不犹豫的说不想。“但当我悄悄问那个小女孩的时候,她的眼眶却湿了,小声跟我说,想,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会偷偷看父母的照片。”本以为留守孩子们理所当然会得到老师和祖辈的更多关爱,却发现因为山村中留守现象太过普遍,人们都觉得他们跟其他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孩子一样快乐。 

  从平实记录到思考未来 

  大学生对社会民生的关注,越来越不满足于仅仅是忠实再现生活,他们常常在作品中提出问题,思考未来。复旦大学郑莹等同学的作品《徘徊在城市边缘》记录了外来务工人员在上海的衣食住行。农民到城市打工是为了让后代过上更好的生活,但现实却不得不让学生们担心这些民工子弟要重复父辈的生活,于是片尾写道:“看着孩子,我们有些语塞,她的出路在哪里?会不会是下一个‘他’?” 

  傅孝煜更希望通过宣传,让更多的机构参与到关注留守孩子的队伍中来。“留守孩子都希望跟父母团聚,尤其是曾经跟父母去过大城市的孩子更对现在的生活不满,因此学校、老师应该给这些留守孩子适当的心理辅导,让他们得到更贴近父母这一辈的教育。” 

  “学生必定要走出校园,拿起DV,对准校园之外的世界。”张中江说,虽然大学生不能立刻改变现状,至少可以关注未来。 
■相关链接  
  • 美国校园生活散记——暑假,我上了社会大学
  • 黎昆看望在京钦州创业青年和高校钦州籍贫困大学生
  • 教育时评:大学生投毒背后的反思
  • 大学毕业先当70天刷碗工
  • 哈萨克斯坦国立工业大学代表访问新疆理化所
  • 调查显示:4千大学生9成竟认为人才无关品德
  • 2007大学生心理运动会在南开大学举行
  • 重庆市9月1日起失业大学生见习免费还可领补贴
  • 16所大学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可跨校选课辅修
  • 站内资讯搜索:  
    杏 坛 书 架 关 注 成 长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教育服务
    ·在好老师和跟谁学之间划上..
    ·孔令义:书法艺术应在科学..
    ·山东高青县田横小学女教师..
    ·广西:3年内将投入60亿元发..
    ·改革开放30年:八大变化见..
    ·警惕:五种不正确的家庭教..
    ·石家庄市直各局深入开展主..
    ·葫芦岛:特殊的国防教育宣..
    ·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学生滑..
    ·利川着力抓好廉洁征兵教育..
    更多..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