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应试心理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高考英语口试有前车之鉴,历年考生失误面面观
来源:新闻晚报     2006-4-24 16:28:00
 

    第一部分 Quick Response 10%
  (1)本大题中考生失分的原因往往是给予的应答不对题,有些考生听到近座考生怎么回答就怎么回答。其实,在考试时,每位考生所听到的题目并不完全一样,跟着他人回答是绝对吃亏的。如果考生没有听出题目的内容便说,“Excuseme,could you repeatitagain?/Pardon?/Sorry,Ididn’t quite catch you,could you repeat it?”等,现在已经不能被判为正确的回答,理由是,类似的回答可适用于任何一个问题。所以,考生要避免此类回答。
  (2)历年曾经出现“相互介绍”一类的述答题。一旦今年考试中碰到类似的题目,请考生千万不要将自己的大名报出,届时,考生可灵活地为自己起一个英语名字。例如:
  —Hi,nice to meet you.My name is Ellis.(情景)—My name is Jewette/Haya/David/…Nice to meet you,too.(考生)
  第二部分Question Raising 20%
  (1)本题要求考生对两个情景分别提出一个一般疑问句和一个特殊疑问句。历年考试中,有些考生不是都提一般疑问句,就是都提特殊疑问句,这样,在句子完全正确的情况下只能得一半的分数,如果句子出现语法错误就不能得分,损失可想而知!
  (2)在此,考生一定要注意听懂或看懂原文,在确定其内容和要求后再作应答。不能避免在今年的考试中会要求考生提出两个特殊疑问句,考生务必细听而后说。
  第三部分Reading 10%
  (1)本题中,考生失分最多的地方是语音、语调,相当一部分考生读破句和读错字。他们急于完成朗读而忽视了语音语调。其实,在评分时,教师并不是将重点放在考生朗读的量上,而是在朗读的质上。考生可以不慌不忙地读,注意文章的停顿,读出调子,注意失爆、连读、语音的同化、弱读和重读等。尽管不能完成整篇的朗读,考生也不会失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考生可以以“惊人的”慢速度朗读。
  (2)以上提到的失爆、连读、语音的同化、弱读和重读等必须是在一个意群(意思群体)中体现,否则会出现读破句的现象。试看下面例句:
  ①He told me/②that/③an American doctor/④went to visit him/⑤last night.
  本句按意群分割成五小块。第一块Hetoldme中就有失爆,即told中的d犹如唱歌中出现的“休止符”,不发音但有简短的停顿,第四、第五块都存在类似的读法。第四块中的visithim则既有弱读又有连读。him弱读成/im/,于前面visit中的t连读成/tim/。同样,an American doctor和went to中的an和to都相对弱读,American和doctor之间存在鼻音/n/的同化。当然,类似的朗读技巧需要通过正确的指导和不断的操练方能练就,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考生不断操练,一定会有不菲的收获。
  第四部分Topic Talking3 0%
  (1)历年考试中,这些话题和第三部分的朗读内容有关,所以在准备朗读时,考生要做个有心人,将文章的主题概括出来,充实本话题。
  (2)如果本话题与朗读的内容无关,则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话题展开评论。要做到这一点,还靠学生平时素材的积累,最好的捷径就是从所学的课文中,从所阅读的文章中和所做的练习中收集素材,这既复习了旧知识,为笔试做准备,又操练了口语,一举两得,不亦乐乎?
  第五部分Picture Describing 30%
  (1)失分最严重的地方是离题和上下文不连贯。
  图片展现在考生眼前时,应认真看一看,明白其大意后再根据图片下方所给的开头语叙述图片。有些考生急于求成,开头语不看就叙述起来,这样很有可能出错。所以,考生一定要“三看而叙”。
  (2)有些考生尽管叙述比较完整,也比较连贯,但语句单调,过于简单,这样也会酌情扣分,所以,考生要注意用些不同的连接词,丰富自己的语言。
  (3)再者,常有些考生出现时态、主谓等的不一致问题,这有可能受到母语(汉语)的干扰或平时不注意,没有形成最基本的语感。其实,平时经常注意就不会出现类似问题,考生不妨试试。

■相关链接  
  • 考场秘笈:合理分配时间 找准复习重心
  • 高考状元谈应考之“六要六不要”
  • 考前心理,千姿百态
  • 考场上怎样正确快速答题
  • 考场秘笈:未雨绸缪 循序渐进
  • 克服考试紧张有办法
  • 高考应试的心理调节
  • 答题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 高考数学临考要诀:灵活运用 化繁为简
  • 站内资讯搜索:  
    考 研 高 考 自 考 外 语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考试攻略
    考研“牛人”的备考之路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