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 视察【哈军工】现【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的前身是1953年创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陈赓大将任首任政委兼院长,毛泽东主席为学院的成立亲颁了训词。党、国家、军队领导人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董必武、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叶剑英、彭真、谭震林、薄一波、林彪及各总部、军兵种等50多位领导同志先后到学院视察和指导工作。 1966年4月,根据中央军委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退出部队序列。在文革后期,哈军工遭到破坏肢解。 “哈军工”三个系,电子工程系、导弹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及基础课部和院机关等部分被迫南迁长沙,成立长沙工学院(现为国防科技大学)。按照人员越纯越好、越精越好的左倾标准,大批的人员滞留在哈尔滨。1970年,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以“哈军工”未南迁的“海军工程系”全建制及其他系部大批留守干部教师为基础 ,在“哈军工”原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78年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院校。1994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老 哈军工)校园一景:
“哈尔滨工程大学” 现隶属于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首批建设学校和国家53所设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重点高校之一,全国拥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43所院校之一。2002年,国防科工委和黑龙江省政府重点共建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学校的发展又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学校占地面积近1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85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建筑风格中西合璧,飞檐碧瓦,气势恢宏。现设有船舶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动力与核能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水声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理学院、化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合作教育学院等15个二级学院,以及外语系、体育军事训练部等2个教学系(部)。学校设有研究生院,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5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2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61个(含MBA),工程硕士授权工程领域15个,本科专业46个,是首批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防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各类专业和基础实验室共计47个,在大连等地建有各类实习基地44个。
学校在多年发展中逐步形成学科分布合理、年龄结构适中、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精干高效的教职工队伍。现有教职工2300多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博士生导师188人,教授、副教授近800人,国家及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6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