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招生-校园-高考-考研-外语-自考成考-留学-幼教-基础教育-高教-民办教育-职业教育-中外合作-资源-教育产品-求职招聘-在线报名-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 >> 原创文学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七月离别的站台上:我曾经的战友们 一路走好
来源: 新浪校园     2005-9-16 11:28:00
 
   作者:周文柱

  野猪林、情人坡、红楼传奇、中山院……毕业在即,还有为数不多的时间,就要离开这块生活了四年的土地,还有这一切熟悉的一事一物。

  在这最后的时刻里,除了少数几个同学保送或考上研究生,还可以悠悠然的漫步在校园里之外,其它同学几乎都为自己的前程而整天奔波忙碌着,实习的实习,找工作的找工作。即将各奔前程的日子,每个人都怀着不同的一份心境,是期待,抑或伤悲?

  理想与现实

  考大学时,我们可以凭着自己的本事,相对公平地考进这个学校,但是就业方面就不一样了。在这一关上,我们心里都非常清楚,除了真本事,还需要凭关系的。这又是人生道路的上重要的一步,不管初次就业的好与坏,然而它是我们步入社会的起点,从此我们再也不是平等的了;虽然职业无分贵贱,但彼此之间的社会地位也会因此变得千差万别。

  当然,有一小部分人,借助自己家里或其他渠道,早早就基本可以确定了一个很好的单位以外,其余的大多数同学,都是平民百姓家的孩子。前途未卜使我们整天忧心忡忡。在整整一个第四学年里,我们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学习,也没有心情去图书馆看书,经常聚集在宿舍或招聘会里,谈论的中心话题只有一个,工作问题。哪里将举行招聘会,哪个公司待遇如何?参加了西部志愿者计划?……

  我们每个人都仿佛蹒跚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这个时候的每一个新的意识、每一个新的决定好像都会描绘出我们不同的人生。

  虽然来自四面八方,但是,四年的生活,我们已经习惯了这里。云贵高原独特的气候环境滋润着我们正在成长的心田,并已经习惯生活这个城市、这一方水土。但从生活条件和发展前景来看,这里的确比不上东部沿海地区。有些人希望毕业以后能留在这座美丽的城市;也有的打算走出大山,到外面的花花世界闯荡一番。

   留下来还是选择离开?

  当生活的现实毫不客气地摆在我们面前时,犹如给我们这颗被理想主义冲昏了的头脑泼了一盆冷水,就连谈论未来这个话题时也实际多了。在这个时候,我们突然意识到,以前我们那种天之骄子的浪漫情怀只能是我们精神世界里的一种遐想,它远远脱离现实生活,它只能是我们对未来的一种向往,是不切实际的东西。四川农大的毕业生龙波回乡养猪,还有前段时间的陕西省八十年代一陆姓北大才子,在干事业屡遭碰壁之后,最后“沦落”到了卖猪肉的境地。理想并不等于面包,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发生在我们眼前一幕幕的残酷,才使我们变得更加现实。

  我们留恋校园的心态仿佛已经写满了我们整张脸。北大校长许智宏曾经公开表过态:北大的学生卖猪肉是很正常的事,虽然我们也许在某方面现在还比不上北大的,但事实上社会并不需要这么多的大学生去卖猪肉的。我们也希望能干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有些人前程似锦、衣食无忧,选择在这个美丽的城市里或者更好的地方继续生活下去;另一方面是回到依然贫穷的家乡,或者其他落后的地区,两手空空地去开创自己的前程,虽然曾是同窗、曾是好友,曾在一起哭过笑过,但走向社会,却有天壤之别的待遇。同届的一位朋友,就选择了后者,选择了去新疆。

  他说,不管社会如何变化,无论命运怎样安排,我都坚信理想是人生之中的头等大事。优越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仕途发展不一定能代替理想,我决不能拿我的理想来做交易。尽管我和大家一样喜欢这个美丽的城市,也梦寐以求想留在这里,眼前毕业在即,我和我的家庭对此事都无能为力。但是,生活对于我们来说,真正的人生之路才刚刚开始,说不定靠着自己的努力,将来我还能重返这个美丽的城市呢!

  同学们都很欣赏他的豪言壮语,但那毕竟是属于未来的不知能否实现的一个美丽的梦。现实生活教会我们目光短浅,抓住眼前;以前的远大理想早已烟消云散。如何在社会里站稳脚根,成了我们急切解决的问题。

  权贵与无奈

  一个很现实的差距,我们并不是重点或名牌大学毕业生,在某方面暂时还比不上他们。于是,找工作或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便使出了浑身解数,挖掘各种关系,联系八方渠道。八辈子不来往的干亲通过各种拐弯抹角的关系打听到地址,然后再从父母那里拿来一笔节衣缩食的钱,或者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的钱,不惜一切代价包装自己、送礼联络感情。

  这一切都是为了看似缥缈的前程。谁叫这个社会就是这样,你叫我们这些穷酸学生怎么办呢?所谓的前程,对于我们来说,在某个程度上只不过是一个解决温饱的饭碗而已。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我们并不是天才,跟其他人一样,都只不过属于普普通通的平凡人。父母可为我们走进大学的过程中付出过许多努力,他们心里也很清楚我们在各个方面都平平庸庸,但他们时刻为我们的以后着想,他们也在期盼着自己的子女能过上比自己要好的生活。我们怎能忍心让父母亲美好的愿望落空?

  眼看毕业一天天临近,权势在我们的面前表现得淋漓尽致。高干子弟们对自己的前途早已胸有成竹。因为他们的父母有权力和关系网,他们只需要他们的子女顺利拿到一张大学毕业文凭,剩下的就是他们的事了——他们责无旁贷地要为儿女们铺好一条金光大道。其他的尚有活动能力的,也时不时的到人家去拜访去沟通感情,事情能否办好,就要看对方的良心了。

  但有关系的大学生还是少数,大部分的同学们找不到任何与权势沾边的关系,只好通过个人努力获取的自致性资源来为自己的未来就业加码。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的在校大学生会努力考取各项证书,争取各种荣誉和实践机会的原因。虽然这里面有很大的盲目性,但“手上有粮、心里不慌”,聊胜于无。

  谁叫自己没有一个当处长的二姨夫,或者是当局长的大舅呢!

  记得有一天在某个宿舍里,正当大家正在默默无语时,突然一位同学高声长叹:啊,上帝,我亲爱的当局长的二姨夫,您老人家在哪里?您快点显灵吧,您现在就是我的上帝,我求您了,您快来帮帮我吧!为什么您不说话?哦,原来我的姥姥根本就没给我生个二姨。哎,太不幸了,二姨!您快点出世吧!

  我们先是愣了一阵,然后忍不住哄堂大笑,细细品味着他的话,一阵阵心酸袭上心头,现实的惨酷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我们。

  虽然说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是双向选择的,通过自己的后天努力获得的资本是影响就业成功的主要因素,大部分大学生是靠自己的能力和才华找到工作的。但大学生就业也是整个社会系统的一部分,我们不可能脱离社会存在于真空中,还有一点无可否认的,用关系找到工作,都是特别好的。

  没有天生的平等,面对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公平时,我们显得那么的无能为力。如果将找工作当作一场赛跑,那么我们已经输在起跑线上。在这场早早便知晓结果的比赛里,我们早已经被注定是失败者。

  正如那篇广为流传的《我奋斗了十八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文章所说的,我们只能通过巨大的努力,才有可能换来别人看来唾手可得的东西。

  分别与伤感

  离别,并不是第一次了。可是这次会是最刻骨铭心的。记得初中时,只是被高中生活吸引着,对离别根本没有什么感觉。而高中时,被解脱的感觉围绕着,还不及细细品味离愁,便已各奔东西了。而我们现在这个年龄,却是特别敏感、特别能体味离愁的时候吧!

  大一的不羁,大二的迷茫,大三的觉醒,大四的回忆。面对大学毕业的分别,有一百种方式却有一百零一种是伤感的:虽然这种伤感非常的短暂,即便是百分之一秒,但它也确实存在过。

  我们即将正式毕业了,不得不离开这个美丽的校园。记得刚一入学时,我们都在抱怨四年的时间太长,我们希望是两年,那样该有多好。后来,当我们到了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又觉得四年的时间太短了,仿佛刚进校,转眼间又毕业了,还有许多事情还不及做完它。

  四年中,我们情同手足,这一朝分别,有些人恐怕是终生难以相见了。我们不敢去想,更不敢多看一眼彼此那伤感失落的泪眼婆娑。那种目光会让我们心碎,让我们的泪水更加肆无忌惮。特别是那些去向颇为不好、又没来不及交上朋友的同学,当初高高兴兴地来到这座城市,现在又孤零零一个人踏上回乡的列车,心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恐怕是我们无法体会到的。

  设想一下,在火车站上的招手一别,这种分别叫人心痛欲碎。人生就是那么无奈的,明知道结束的时候会那么的痛苦,为什么还选择开始呢。

  每当想到无忧无虑在一起生活四年的同学们经常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就这么一下子结束了,从此各奔东西,再也无法完整地聚首了,再也无法一起品谈“江山如此多娇”。我们心里酸楚不已,愁肠百倍。

  忽然意识到,从今天起我们彻彻底底长大了。虽然我们依然喜欢单纯,喜欢那种凭自己的努力、学识在考卷上获得成绩的单纯,我们依然喜欢那种不加任何社会因素的成功,我们依然不喜欢那复杂的、多变的、人心险恶的社会,但是大人的世界就是社会的世界,是一个五花八门的世界,从此我们的单纯就会被社会一点点变成复杂,我们身在其中,也不能不为之低头。

  当我们六月份回到自己的宿舍楼,一片凄凉,少了几分喧闹、少了几分嘈杂,更多的离别的伤感弥漫在过道里、在空气中。人很少,却也静。宿舍里已经是狼狈不堪、空空荡荡了。已经有部分的人搬走了,今生今世一个不缺地相聚在这里,像以前那样嘻嘻哈哈或疯疯颠颠地过上一天也是不可能的。

  这一段四年的旅程即将走向终点了。

  夜深人静的时候,从12栋或11栋宿舍楼那边传来《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当充满离别思绪的歌曲在校园中响起时,天空飘起了蒙蒙细雨。就要远离了,不知不觉就要毕业了,很快就要离开这个生活了四年的地方了。

  有位朋友临走前留下张纸条:四年了,我在这个城市吃喝拉撒,我习惯了这里的一切,我以为我已经融入了这座城市,当到今天才知道我仍然是客人,既然是客人,离开是必须的!再见了,多谢了,招待我四年的城市,我们的亲戚!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

  七月份我们将走出学校的大门,回过头深情地看着悬挂在校门的那几个大字。再见了,亲爱的母校,再见了,这既熟悉又亲切的校园,当我们再一次踏上这块熟悉的土地时,我们已经是这里的客人了。

  “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分东西”。生命就是在这样的聚散离合中流失,不知道我们在这样的流失中,记得多少,留住多少。这样的一个季节,注定是离别,送给所有已毕业和即将毕业的朋友:一路走好……

■相关链接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