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放弃不喜欢的专业?是不是要以考研作为励志的借口?既然“先就业再择业”,是不是就应该不断跳槽?
所有这些问题都在毕业一年间一齐涌到面前——
很多人说,毕业三年是一个分水岭。但是和地理板块变迁的道理一样,没有任何一个分水岭是一夜之间隆起形成的。毕业之后的第一年,脱胎换骨的事情就已经悄然发生。
毕业第一年,有的人过得充实快乐,有的人过得盲目愁苦,还有的人过得无所事事。社会的千姿百态,在毕业一年之内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而且,毕业第一年这个巧妙的时间段,还和大学期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是怎样的一个时间?不同人经历着怎样的成长?也许,下面六个人的经历之中就有着你的影子或者你将来会遇到的事情。一同分享,精心汲取,这是一个反思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阅读的过程。
档案类型:真心实意型
档案管理者:李亮
工作时间:14个月零12天
工作种类:麻醉师
工作地点:上海
工作一年多,问我的感受,第一个就是不那么冲动爱生气了。我的外貌看起来一点都不像个麻醉师,高高瘦瘦,短头发,病人都不愿意让我上手术台为他们麻醉。他们说:“怎么让个小孩来麻醉啊!”还有人问:“还在读书吧?”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挺受侮辱的,难道他们不相信我的技术?后来也就习惯了,只是笑一笑,把该做的事情做到尽可能完美。
其实这只是表面的改变,内心里面变化也挺大的。我知道很多人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念头,可我不是,也不能。似乎学医的人很少有改行的,除非被吊销了行医资格。另外,医学本身就是非常技术化的专业,因人而异,我就特别喜欢做技术的感觉。每次从手术室里出来,我都要花好长时间才能让自己从工作的兴奋中平静下来。我真的喜欢自己的这份工作。
我曾经想过跳槽,到其他规模更大一些的医院去。但是学医的就业困难,已经是一个公开的事情,何况在上海这种人才济济的地方。我最初安慰自己:只要业务做精了,在哪里都一样。后来才发现,真的是这样。业务是在毕业之后这一年里,我觉得最应该狠下功夫吃点苦搞上去的东西。
当时在大学里面,觉得工作是一件概念非常模糊的事情,可是一转眼工作就已经一年多了。从学校到工作,每个人都要经历低潮。毕竟工作的条件和薪水的高低,以及工作内容的强度、同事之间的人际交往等方面都会让人觉得和最开始在学校里面想的不一样。这是必须经过也必须战胜的心理阶段。走过这个阶段之后,估计很长时间里都要对自己进行小小的自责:“当初在学校怎么不好好学习,多学一点东西呢!”还是那句语重心长的老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专业是立命之本,不要因为不喜欢,就拒绝学习。问问自己,毕业之后,没有专业,你怎么活?!
档案点评
李亮的可爱之处在于他是一个很好的自省主义者,能够随时改变自己的想法,自律和提高。据北京学生项目组数据调查统计表明,在毕业的大学生中,两年之内没有跳槽的比率超过 62%。我们可以将之视为真心实意的工作者。对于有这样想法的人来说,或者可以这样定位“短期内不打算跳槽或者考研,以就业为纯粹目标”的大学生来说,应该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有人会开玩笑地说:“课本上的知识都老掉牙了!”但是当你工作之后就会发现,老掉牙的知识才是万金油,没了它,你的职场生涯将是一路坎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