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至24日,京津冀闽琼教育共同体第六届年会在京举办。来自五地37所学校的干部教师围绕“聚焦教育创新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主题展开交流,共探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www.sitecms网络,www.sitecms

www.sitecms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教育学会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市通州区常恩元特级校长工作室、张家湾中学、北京景山学校通州分校联合承办。来自京津冀闽琼五地37所学校的200余名教育专家、学者和教育同仁,围绕92节“同课异构”课堂展示和5大主题分论坛展开交流。活动以《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十四五”提升计划》为纲要,积极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重大战略,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五省联动、资源共享”的跨区域协同机制,共同打造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合作样板。 www.sitecms网络,www.sitecms

23日上午,活动启动仪式拉开帷幕。张家湾中学党总支书记、特级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常恩元在欢迎辞中表示,本次论坛既是对特级校长工作室成员校教育改革成效的集中检阅,也是五地教育人互学互鉴的深度对话平台。北京市教育学会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齐宪代、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院长孙翠松随后致辞,均强调将以科研为引领,推动学校治理、教学方式、评价机制转型,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河北省唐山市汉沽管理区第一中学校长郝广回顾教育共同体八年历程,点明 “同课异构・五地联动” 对破解课堂转型难题的意义。北京教科院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王巧玲研究员则以《聚焦新课标、新教材实施,推进课堂变革》为题作主旨报告,为课堂教学转型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 www.sitecms网络,www.sitecms

www.sitecms内容管理系统

23日下午,五场主题分论坛同步开展,围绕“管理创新”“教师队伍建设”“德育创新”“课程教学改革”“育人方式变革” 五大方向,60位校长及中层干部分享“十四五”课题研究成果,提供跨区域可借鉴的本土化经验,为五地学校发展注入新动能。 www.sitecms网络,www.sitecms

24日,活动进入实践交流环节。上午,92节 “同课异构”课堂在张家湾中学与景山学校通州分校开讲,覆盖12个学科,教研员与骨干教师现场评课,共探核心素养落地路径。下午,参会人员走进景山学校通州分校,实地了解“名校办分校”经验,围绕课程共建、教师交流等展开对话,直观感受集团化办学成果。

www.sitecms

据悉,本次论坛亦是京津冀闽琼教育共同体第六届年会,首次实现五地37校全学科覆盖。自2017年共同体成立以来,五地学校构建“校连校、师帮师、课对课”协同网络,累计派出近2000人次干部教师交流学习。未来,五地教育同仁将继续以“共建共享、协同提质”为目标,放大优质资源辐射效应,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基础教育协同发展贡献力量。

copyright www.sit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