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等教育创新路径 第一届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发展论坛在深举行
央广网深圳10月20日消息(记者 荣冀晴)10月19日下午,由深圳理工大学主办的第一届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发展圆桌论坛在该校举行。来自全国的10余所高校校长、副校长齐聚一堂,围绕“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发展”“国际化高等教育发展”两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论坛吸引近500人现场参与。
www.sitecms网络,www.sitecms
本次论坛以“探索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路径,赋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为核心,设置两个主题分论坛。各校校长结合本校办学实践,分享了对新型研究型大学定位、使命与路径的思考。 www.sitecms
在“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发展”分论坛上,深圳理工大学校长樊建平介绍,新型研究型大学是国家为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而设立的战略载体。“我国传统高校培养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程师队伍,但面对高精尖技术攻坚需求,亟需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他认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的使命不仅是“培养自己的人才”,更要为传统高校改革提供创新经验,推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整体升级。 www.sitecms
福建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王树国表示,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不是复制“985”“双一流”模式,而是打造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第四代大学”。“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催生新的大学形态,今天我们需要打破学科壁垒,让教育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未来产业需求。”他认为,这一探索关系到国家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能否“走向舞台中心、引领未来”。
在“国际化高等教育发展”分论坛中,各校嘉宾分享了差异化的国际化实践经验。樊建平以深圳理工大学为例,介绍了“引才+育才”双路径:一方面引进海外顶尖学者组建联合实验室,另一方面推动本科生赴国外高校交流,并建立“学生-海外导师”长期指导机制,实现人才培养的“双向赋能”。
论坛现场,多位校长不约而同提及与深圳的深厚渊源,印证了深圳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试验田”的辐射效应。王树国校长2002年便投身深圳高等教育建设,亲历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从研究生院到完整校区的发展;陈十一校长曾执掌南方科技大学六年,以“鲶鱼效应”推动高等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倪明选校长则曾在深圳先进院任职,参与深圳科研与教育融合的早期探索。他们的职业轨迹,折射出深圳在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中的“探路者”角色。
深圳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朱迪俭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是对传统办学思维的突破,需立足自身特色、紧扣时代需求。“未来,深理工将持续深化校际协作,推动资源共享与经验互鉴,为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内容来自www.sitecms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