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如何突破考前复习“高原期”
|
来源: 2008-4-28 11:50:00 |
|
案例:近日,许多考生咨询:“距离考试一个多月时间,却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厌倦情绪,不想再看复习材料了。但又觉得自己还有许多地方复习不到家,心里腻烦得很;想睡觉睡不着,看不进书。” 心理教师分析:这是典型的复习“高原期”现象。“高原期现象”,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定阶段,产生学习效率低,学习进步缓慢,甚至出现停滞的现象,心理上转入低潮状态,表现出焦虑、厌倦、烦躁等情绪反应。 产生“高原期”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个体意志薄弱,遇到困难就丧失信心。考前的复习,范围广、容量大、时间长,缺乏新意,形式单调、枯燥是难免的。这时就很容易减弱学习动机,甚至产生烦躁厌倦的情绪。 二是心理压力大,焦躁不安,导致身体状况下降。不少学生日以继夜,睡眠严重不足,有的同学搞题海战术,最后晕头转向、心情烦躁,复习效率降低。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积累到一定时间就会产生高原现象,失去信心,越学越糊涂。 三是学习方法不当、复习方法不到位。有的学生没有在复习上树立以我为主的理念,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安排,这就使得自己本来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不断被重复,而自己的弱点却没有得到改进。 给学生的建议: 1、增强意志力和乐观态度的培养。考试是一道坎,不仅考验学科文化知识,而且考验坚强的意志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勇者无惧,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抱着坚持到底的决心,顽强奋斗的品质,百炼成钢的攻关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勇气,同时以乐观向上的态度,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克服“高原现象”。2、头脑冷静,适当放松。学习的高原现象阶段是同学们学习过程必须经过的阶段之一。设法使自己的头脑冷静下来,不要着急。要明白“高原期”是下一个飞跃的前奏。你可以适当休息,合理使用大脑,听听轻音乐,看看电视,打打球,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增加大脑的活力。当然,也决不可放松复习。 3、变换和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高原期的学习方法转变是重中之重。越临近复习后期往往需要知识上的综合,要力求把知识融会贯通。如果仍然沿用过去习惯性的思维去对待后一阶段的复习内容,往往会产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与学习内容不相适应状况,这样也会造成高原现象。 4、及时总结和完善复习计划。把自己要复习的功课总结、对比一下,根据教学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去寻找差距。哪些科目是自己的薄弱环节,理出一个大致的复习计划,勾画出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联络图”,依照它们来攻克难关,掌握主动性。 给家长的建议: 1、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家庭氛围很沉闷,这样只会更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反而不利于孩子走出高原期。所以家长在这段时间一定要心平气和,帮助孩子平稳地走出高原期。 2、理智地对待和衡量自己孩子在班级所处的地位,与孩子一起制定或调整合适的学习计划,规划人生,保持情绪的稳定。 3、处理好自身的期望与孩子实力之间的关系,不简单地拿孩子与别人比。作为家长就应该充满自信地陪伴孩子顺利度过高原期,相信只要坚持到底,复习中出现的自然难度,他们是有能力战胜的。 |
|
■相关链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