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考 成考 >> 备考指导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款准备金率创新高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备考
来源:人民日报     2007-11-14 17:26:00
 
 对于关心经济的人来说,“存款准备金”已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了。

    最近,央行又一次宣布,从11月26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九次、2003年以来第十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此,存款准备金率已攀升至13.5%,创下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

    频频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乃至创出历史新高,意在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当前,银行资金比较充裕,流动性过剩问题仍然突出。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0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8.47%,仅次于7月末18.48%的增幅,位居年内第二,无独有偶,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22.21%,也仅次于8月末22.77%的增幅,名列年内第二,货币供应量过多;前10个月,人民币贷款新增3.5万亿元,已是去年全年人民币新增贷款的1.1倍,贷款增长偏快;尽管去年以来已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但9月末,商业银行自愿存放在央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比率仍然达到2.8%,还是比上年同期高出了0.28个百分点,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较高。这一“多”、一“快”、一“高”,充分表明流动性形势依然严峻。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能减少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抑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的过快增长,加强流动性管理。事实上,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一次性冻结1900亿元左右的可贷资金,在货币乘数的影响下,实际收缩的资金量可能高达数千亿元。

    另一方面,频频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乃至创出历史新高,也体现了央行打破“条条框框”,坚持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适当加大调控力度,努力应对流动性过剩,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决心。

    值得指出的是,存款准备金率不可能无限上调。过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会使银行头寸吃紧,甚至影响其正常经营。因此,未来在使用存款准备金工具的同时,应当综合运用对冲措施,包括逐步发挥特别国债的对冲作用,来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

    进而言之,流动性过剩的表面原因是贸易顺差和外商投资快速增长带来的国际收支失衡,以及居民、企业和政府储蓄的快速增长,其深层原因是消费需求不足。解决消费需求不足这一结构性矛盾,不能单靠央行一家,单靠存款准备金等货币政策工具,它们只能为经济增长创造平稳的货币金融环境,从而为结构调整和加快改革赢取时间。正确的做法是:财政、税收、金融监管等相关部门和地方齐头并进、形成合力,切实扩大消费需求,探索建立消费主导的良性经济发展模式,确保消费持续较快增长,这才是应对流动性过剩的治本之策。

    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建立于1984年。那一年,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发生重大转变。此前,中国人民银行身兼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双重身份。此后,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专门的中央银行。其职责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金融政策,监管和调控金融行业,其中就包括实施存款准备金制度等等。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而设立的。通俗地说,就是商业银行把手里的存款,按照一定比率,存入中央银行,以备不时之需。存款准备金率定为多少,何时调整,是升是降,幅度多大,由中央银行发布,各商业银行执行。

    1984年,按存款种类,中国人民银行规定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为20%,农村存款为25%,储蓄存款为40%。与此同时,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

    1985年,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制度,不再按存款种类分类,而是统一为一个标准,将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为10%。此后人们再谈论存款准备金率,都以此为尺度。

    1987年和1988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为适当集中资金,支持重点产业和项目,也为了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经两次调整,将存款准备金率调至13%,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由此,我国进入存款准备金率最为稳定的一个时期,一直保持了10年之久。

    1998年前后,中国金融业改革进一步深化。政策性银行先后成立,商业银行经营机制不断改革,央行一般不再对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为适应改革需要,保障商业银行资金充裕,中国人民银行将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调到8%。尽管-5%的调整幅度是历次调整中最为剧烈的,但中央银行通过追加收回再贷款计划、增发央行融资券等方式进行了对冲。1999年11月18日,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到6%的历史最低点后,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又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持续到2003年3月20日。

    2003年开始,存款准备金率进入一轮上升周期,一直持续到现在。调整幅度保持平稳,包括今年在内的近13次上调,其幅度都锁定在0.5%。

    23年来,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先后调整19次。综观这段历史,今年调整次数最多。1—11月共上调9次,除去3月和7月,每月都有上调。最新一次调整将于11月26日到位,达到13.5%的历史最高水平。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考 研 高 考 自 考 外 语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考试攻略
考研“牛人”的备考之路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