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 教案 >> 高等教育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职教文科教案《论语》七则
来源:悠扬教案网     2006-3-11 15:30:00
 

【教学目标】

1.     了解孔子的伦理、哲学、政治、教育思想及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作用

2.     读准字音

3.     掌握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及词性活用的几个句子

【教学重点】

1.孔子的思想

2.课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解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走进文言写就的历史,与古人晤对一堂,孔子呈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在你的想象中,或许他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人物,对他敬而远之,也可能觉得他是封建礼教的源头,对他加以批判。其实,对一个人的评价要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同学们不妨借学习的机会去找《论语》的全书来看看,全面的了解一下孔子,对他有一个自己独立的、独到的认识。

古人所处的时代多少有点遥不可及,所言所行或多或少不能为我们所熟识,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也是正常的,讲解孔子,述说论语,所要表达的是我眼中、脑中的形象与意义。故仅以个人观点供参考。或有不妥之处,我们互相切磋,教学相长,共同学习吧!

二、写作背景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为商后宋国贵族。少“贫且贱”,及长在鲁曾任相礼(司仪)、委吏(管理粮仓)、乘田(管理畜养)一类的小官。鲁定公时(孔子约年五十)任中都宰、司寇,因不满意鲁国执政季桓子所为,离鲁而周游卫、宋、陈、蔡、楚列国,都不为时君所用,归死于鲁。曾长期聚徒讲学,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72人。古文学家说他曾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虽未必完全可靠,但孔子熟悉古代经典,可能曾作过某种整理工作。由于他弟子的活动,在他死后就形成儒家学派,对后世有重大影响。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礼”为手段,“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在政治态度上是保守的,有利于有权势者维持旧秩序的要求。通过自汉代董仲舒以来儒家的补充修正改造,他的思想经过系统化,成为我国长期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奉为至圣先师。

三、照书下注解,读准字音,初步领会意思

四、教师领读

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六、课文讲解

第一则 

子贡①问曰:“有一言而终身行之者乎②?”子曰:“其恕③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④。” 

【注解】

   ①[子贡]:孔子的学生。 

   ②[有一言而终身行之者乎]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吗?一言,一句话。

   ③[其恕乎]那就是“恕”吧!恕,用自己的心去推想别人的心。

   ④[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加在别人身上。

  【译文】子贡问:“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孔子说:“那就是推已及人吧!”自己不愿意要的(事物),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人。

  【评析】

   这一则选自《卫灵公第十五》,孔子在政治上属于改良性人物。他对春秋时代的社会动荡深感不满,希望借助周礼重新建立井然有序的统治制度,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同时也反对残暴的政治,强调“仁者爱人”,要求各人以自我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矛盾。所以,当颜渊向孔子问仁的时候,孔子说:“克已复礼为仁。”孔子曾对辫弟子曾参说:“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后来门人问曾参,孔子的话是什么意思,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朱熹注:尽已之谓忠,推已之谓恕。所谓的恕,即推已及人,具体地说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虽然是很简单直白的话语,但一个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一生都奉行这一点却很不容易。如果能做到克已复礼,做到推已及人,则达到孔子所谓的“爱人”,即仁的境界。

 

第二则

子曰:“其①身正,不令②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注解】

    ①其:代词,指代统治者。

    ②令:名词作动词,发命令。

    【译文】孔子说:“统治者行为正派,不发命令,事情也行得通;统治者行为不正派,即使是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听从。

    【评析】

  此则选自《子路第十三》,孔子认为统治者施行政治,管理国家和人民,归根到底要靠道德教化。孔子说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思是:为政要靠道德(感化),就像北斗星,安居其位不动,而其他的星星都向着它。鲁哀公向孔子讨教,如何使老百姓服从统治。孔子回答他:“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意思是,提拔正直的人放在小人之人上,老百姓就心服口服。如果提拔小人安置在正直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不服。所以孔子认为,对统治者而言,人个的修养非常重要。统治者本身端正(包括思想的纯正,行为的中正等),就是一个良好的政治的开端,用不着严厉的法令,社会风气自然随之转化,归于端正。如果统治者本身不正,却下达命令来要求别人,老百姓是不会心服口服、顺从领导的。

 

第三则

    子曰:“贤哉,回也①!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②,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③。贤哉,回也!”

   【注解】

    ①贤哉,回也:贤德啊,颜回!回,颜回,字子渊,孔子最器重的一个学生。

    ②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一竹篮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居室里。箪,盛饭的器具。陋巷,指简陋的居室。

    ③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

    【译文】

    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竹篮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居室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贤德啊,颜回!”

七、复习三则内容,齐读一遍

八、小结三则内容大意,概述孔子所表现出来的思想

十、作  业

1.  弄懂三则论语的意思

2.  背诵本课所讲的三则论语

 

第二课时

一、讲解后四则论语

第四则

颜渊、季路侍①。子曰:“盍各言尔志②?”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③,敝之而无憾④。”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⑤。”子路曰:“愿闻子之志⑥。”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⑦。”

    【注】

    ①颜渊、季路侍:颜渊和季路陪着(孔子)。颜渊就是颜回。季路,名仲由,季路是他的字,也称子路,孔子的学生。侍,陪伴、侍候。

    ②盍各言尔志: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愿。盍,何不。

    ③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我愿意将自己的车马衣服拿出来与朋友们共同使用。裘,皮衣。

    ④敝之而无憾:用破了也不会后悔。憾,后悔。

    ⑤愿无伐善,无施劳: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伐,夸。施,表白。

    ⑥愿闻子之志:希望听到您的志向。子,对孔子的敬称。

    ⑦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我的志向是)使老年人得到安逸,使朋友们得到信任,使年青人得到关怀。安、信、怀,均为使动用法。

    【译文】

    颜渊、季路陪侍(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季路说:“我愿意将自己的车马衣服拿出来与朋友们共同使用,用破了也不会后悔。”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季路说:“希望听听先生的志愿。”孔子说:“(我的志向是)使老年人得到安逸,使朋友们得到信任,使年青人得到关怀。”

 

第五则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①。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②。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③。”

    【注】

    ①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有益有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②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见闻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谅,诚信。

    ③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谄媚奉承的朋友,当面恭维背后毁谤人的朋友,花言巧语的朋友,是有害的。便辟,掐媚奉承。善柔,阳奉阴违。便佞,花言巧语。

    【译文】

    孔子说:有益有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见闻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谄媚奉承的朋友,当面恭维背后毁谤人的朋友,花言巧语的朋友,是有害的。”

 

第六则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①。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②。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③。”

    【注】

    ①益者三乐,损者三乐: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有三种。

    ②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以有节度的快乐为快乐,以赞美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多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节,节制。乐,均为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③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以骄奢放纵取乐为快乐,以尽情游荡为快乐,以贪图安逸为快乐,就有害了。”佚,放荡。晏,同“宴”,安逸。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有三种。以有节度的快乐为快乐,以赞美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多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以骄奢放纵取乐为快乐,以尽情游荡为快乐,以贪图安逸为快乐,就有害了。”  

二、总 结

 《论语》主要记言,是语录体散文。所选七则中,有直录孔子的言论,有记录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对话。每则字数不多,仅三言五语,所记述的言论,直起直落,仅提出观点或提出结论,并没有论据或论证。

由于语言凝炼,思想内容极其深刻,所以一些语句已成为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成语,至今仍活跃在人民的语言中。

由此我们感觉到我们眼中的孔子有着文人的文雅,哲学家的智慧,政治家的抱负,同时他还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育人有方的好老师。走近他,谛听关于:“仁”的解说,明了他思想的深邃与闪光。

三、作 业

1.  背诵本课

2.  完成书后练习一、二、三

■相关链接  
  • 职教文科教案《论语》七则
  • 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确定
  • 职教理科教案vfp教案
  • 职教文科教案Going Home
  • 职教理科教案VB的基本数据类型
  • 职教其它教案素描(中国画线描)
  • 职教其它教案word教程
  • 幼教大班语文教案
  • 幼教大班语文教案猴子捞月亮
  • 站内资讯搜索:  
    考 试 课 堂 期 刊 软 件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习宝库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