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推动下,教育也日渐国际化。2005年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上,中外合作办学成了许多省市发展教育的重头戏。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教育领域出现的新生事物,已经历了近10年的发展历程。10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域不断扩大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十分迅速,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层次逐渐提高,办学模式也趋于多样化。2004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标准和程序进行了规范化管理。
其中,江苏省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在国内走在前列。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姜映梅说,江苏人要率先实现小康,就必须率先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然而,实现现代化不能闭关自守,2005年,江苏省教育工作会议所确定的教育发展目标之一就是教育国际化。“发展教育,就要像发展外向型经济一样,运用对外开放战略。我们参加国际教育博览会的目标之一就是吸引国外教育机构和院校的合作。目前,我省的对外合作办学规模不大、水平还不高,所以把开展对外合作教育作为发展战略之一。”对外合作办学是江苏省加快教育国际化的主要方式,为了吸引海外的合作伙伴,江苏省为国外的合作伙伴提供优惠的办学条件,同时还鼓励省内的出色院校和相关单位到境外去办学,并连续两年在东南亚举办了“中国江苏高等教育展”。2004年长期驻留的留学生达到了8998人。今年年底,江苏省将举行一次全省的教育国际交流会议,将出台加快教育国际化战略推进的政策文件,并邀请一些有资质的学校和办学机构到江苏洽谈。 同样,黑龙江也在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中表现积极。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赵敏介绍说,黑龙江占据了地理的优势,与俄罗斯、日本、韩国都有密切的教育合作关系。目前,这种与外国合作办学的学校在黑龙江非常受欢迎,在中外合作学校就读的人数约8万多人,占总在校生10%。
许多省市都在寻求中外合作办学,那么多人出国留学会不会导致资金和人才的外流,国外教育和文化会不会冲击国内的教育和文化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张伟江针对这一疑问指出,中国教育近些年发展迅速的部分原因在于中国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教育要发展,也必须开放,通过教育联通世界。“目前,我国出国留学的人回国比例相当大,他们在国外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技能,用于服务我们的社会,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应该说上海经济的发展有他们的贡献。同时,很多人通过各种途径出国留学,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资金外流,其实他们为我国赚回了更多的外汇。此外,我国文化底蕴深厚,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但可以吸取国外的文化精华和知识,还可以把我国的文化介绍到其他国家,这是一个合理交流的过程。”基于江苏省教育对外合作的实践经验,姜映梅也表示同意,她说中外合作办学不但不会冲击我国的教育和文化,而且会带来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