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在苏州的研究生考点,首次启用金属探测仪,无线电侦测车以及便携式的侦测设备。图为工作人员正在监测异常无线电波段。 |
“现在的就业形势这么严峻,就算是考上研究生也未必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昨天是2008年研究生考试的最后一天,考完专业课的小吕告诉记者,他那个考场里弃考的人不少。而根据之前省教育考试院透露的数据看,今年江苏省的考研人数出现了多年来首次下降。高校相关的招生专家称,从报名和弃考的情况来看,就业压力是给“考研热”降温的主要原因。
考研人数多年来首次下降
据统计,今年全省20个报考点的报考人数总计为72642人,而去年21个报考点共接受75910人报名,下降幅度为4.3%%。这也是江苏省的考研人数多年来首次下降。同时,记者从省内几所较为热门的高校了解到,今年大多数学校仍保持小幅度增长,总体增长比例约6%%左右。其中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和河海大学等都拟多招100人左右。
在计划增加的同时今年报考人数相对减少,这对考生而言无疑竞争压力减少了一些。但高校招生专家称考生对此不要过于乐观,从一些热门学校的报名情况来说,竞争依旧。比如南京大学报考人数约为12000人,东南大学报考人数也为1万余人,本地的苏州大学报名人数也达到12950人,竞争激烈程度不会低于往年。
考场上弃考人数多于往年
不仅是报名人数少,今年弃考的人数也多于往年。据介绍,每年的考研中都会有缺考现象,一般在10%左右,从全省的情况来看,今年弃考的考生要多于往年。
就读于苏州大学的小顾说,前天考公共课的时候,他那个考场就有很多人没有考,下午考外语的时候,人又少了一些。小顾说,在学校里,同学们报考公务员的热情要明显高于报考研究生。小顾说,他是学中文的,跟学工科的同学不一样,现在市场上工科的研究生很吃香,起薪就要五千以上,但文科的研究生能找到一个月薪二千的工作已经不错了。他有一个学长,研究生毕业后就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所以,如果有合适的工作,他也会选择先就业。因为工作后还可以再考研。
就业压力使考研族更理智
对于考研热降温,业内人士的观点十分一致,“出于就业压力”。苏城某知名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他们学校的就业情况看,工科类的研究生还是比较抢手的,但文史类的相对就差一些,如果是冷僻的中文专业,出路就比较单一,很多就会选择当老师。而从江苏这两年考研报名统计来看,报考人数最多的是工学,几乎占到三分之一,其次是文学、管理学、医学。对此有专家指出,从考研选择工科比较多以及跨学科比较多的情况来看,就业压力是主要原因。
这位负责人称,在他们学校里有很多优秀的本科毕业生都放弃保研的机会,而选择先就业。如果是被公务员录取的话,则是会毫不犹豫选择就业。这说明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预期和计划也越来越实际。“先积累经验再选择去深造,求职期望日趋理性这是一种好现象”,这位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