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校长访谈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香港城市大学校长访谈
来源:网易教育     2005-8-1 9:42:00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可能是比较具体,我原来也和其他的很多学生家长,或者是说跟我采访的嘉宾探讨过的问题,说现在的学生在选择专业,选择大学,但是从学生的角度往往对社会的接触比较少,愿意参考大人的意见,有的大人说你一定要学一个最时髦的专业,有的家长说一定看好基础学科,打好基础知识,现在学校的学习和社会的工作,很大程度上不接轨,是脱节的,你就这个问题学生选择专业有什么好的建议。因为你既是家长,也是校长,还是一个香港的校长。

  校长:这也是我要回答问题,这就要从两个方向来回答问题,先以校长的身份来回答,再以家长的身份来回答,作为校长我刚刚说过,我没有说全,我们的课程很多,其实这些课程都不是我们教员完全脑子里想出来的,我们是社会行业间讨论之后,每一个所以课程都有一个顾问委员会,银行就有许多银行业经理组成顾问委员会,商业也是,所以很多课程都是受社会上一些未来的雇主的建议之后来设置的,所以从现在角度看我们设置什么课程都是跟社会的需求挂钩的,另外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不管什么东西千变万化,有些基本的价值观有些基本的知识是不能缺少的,比如说到数理化,说到人文的基本的文化素养、语言和沟通能够的培养,这些不管学什么,作为一个专业人士,甚至不是做专业人士都是需要的,都是需要的,所以这些课程的背後必修科永远在那里,从家长来看,家长希望子女进一个名誉好的学校,同时在这个学校选专业出来找事容易,而且在工作中容易升迁顺利,这个作为家长是很自然的,可有一件事情不能忘记,任何一个学科当时看着好,十年五年后,在这个准瞬息万变的社会里,可能就不那么重要了,所以我在美国教书20多年,最开始是航空航天工业最重要,后面变成电子最重要,后面又变成商业最重要,后面又变成搞网络最重要,所以录取分数不停的改变,但是无论如何你能够抓住基本的知识,最重要的你能够在学校里学习自己会学习,会懂得如何迅速适应环境,举一个例子,中日之间商业贸易大,经商很多那还可以,如果过几年商业小了呢,你是不是就没事做了,这个人必须要懂得在工作中学习,继续做,那就是说基本知识了,刚才我说了很多的基本知识,就是我们学校还有一门课程,这就是说了很多的learning how to learn ,学习如何学习是很重要的,所以你不能主要看当前,不要说家长看不准,就是连我们专门从事高等教育的也都看不准,连那些银行界专门从事银行业多少年的有时也都看不准,尽管拿了银行家的意见,设置这个课程,后面他们也说,当时觉得很重要,后面看来也不那么重要了。

  主持人:就是说不但要学好你的专业,专业可能会改变,但是在学校中学到的这些适应学习的能力和素质是不会改变的。

  校长:我的概念里的专业根本不是只有一系列技能方面的训练,我的专业理念是在很厚的文化和素养的顶上加上自我的熏陶的能力,再有一些专门性的课程,这个才能叫专业。

  主持人:还是您的全人教育理念,你刚才多个问题的会回答都提到了我们的老师,内地的老师,高校里的老师有一个现象,我看一下我们的课好象是五大学院,商学院和科技工程也应该是比较主要的行业,那我知道这两各行业都是变化迅速,跟外界的接触是非常多的,很多老师在教授课程的同时他会去搞科研,或者跟外界的商业有某些某些的合作,您作为校长是如何权衡的,因为一个老师的精力就是有限的,那我是重科研,还是重教学还是怎么样。

  校长:我们用的一套制度是西方国家行之有效的方案,也不是我们发明的,我们比较落实得好一点,基本上对于一个教员的工作的成效,是由彼此之间互相得到的,不是说我,或者是院长来决定的,甚至不是系主任一个人决定的,每个系有一个互相评估的一个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把教学成绩和教学量,不只是说学生说你好不好,还要看你的教学量,你的著作,假如有专利的话,还要看你的专利,受海外什么地方演讲,编过什么刊物,在社会参加了什么贡献,总体上作为一个聘请和升职的一个标准,总体说来,你讲的很对,没有一个新的启发的教员,只能拿一本发了黄的笔记教学的老师在城市大学是不可能担任很久的这是很清楚的一件事。至于他的新的启发,新的来源到底是从研究中获得的,还是从实际工作,参加大公司或者大行业的咨询工作中,两者都可以,甚至有人两者都做,一个人的时间固然差不多,但是我们也知道同样每一个人的24小时,发挥的价值是不一样的,我们尽量能够用一个(英文)语句,来作为一个衡量,能够做一个筛选把那些表现不好的或者让你提上来,或者让他去别的地方,把那样表现好的提升上来,作为一个激励,这是我们希望的一个贯彻到的人力强者的想法。

  主持人:今天我们是高招的一个访谈,您一开始有提到很重视这个工作,实际上城大第一年就参加了国内的高考统招,城大的大门完全向内地学生敞开了,我们感觉香港学生本身都地域文化和和内地还是有区别的,随着大门的敞开,进来的内地生越来越多,学校的氛围和文化会不会有所改变,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链接  
  • 高层次人才培养要“宽进严出”
  • 济南十三中学师生:祝教官节日快乐
  • 山东普通高校本科四个批次共录新生192948人
  • 考生对专科层次的院校更加看重学校牌子
  • 高招二阶段录取省控线昨划定 民办本科455分
  • 广西10万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将免借读费
  • 8月太阳每天早下山1分钟 11日牛郎织女“相会”
  • 江苏冠名“大学”院校生源充足
  • 即日开始征集“新童谣”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 站内资讯搜索:  
    杏 坛 书 架 关 注 成 长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教育服务
    ·在好老师和跟谁学之间划上..
    ·孔令义:书法艺术应在科学..
    ·山东高青县田横小学女教师..
    ·广西:3年内将投入60亿元发..
    ·改革开放30年:八大变化见..
    ·警惕:五种不正确的家庭教..
    ·石家庄市直各局深入开展主..
    ·葫芦岛:特殊的国防教育宣..
    ·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学生滑..
    ·利川着力抓好廉洁征兵教育..
    更多..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