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走过六月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高考生如何迈好职业生涯第一步
来源:新浪教育     2006-3-30 14:17:00
 
    有人说职业生涯规划好像应该是大学毕业走上社会时的事,高中毕业就做职业生涯规划太早了。可是残酷的现实却告诉我们:实际上大学毕业后再做职业生涯规划是有些晚了。在西方特别是美国、德国等职业系统非常规范和发达的国家,通过职业模拟、看录像、实际尝试操作等方式使孩子从小就对自己有一定的了解,可以瞄准目标发展,在学校里也有专门的职业指导课程,而职业测评则更是铺天盖地。事实上职业规划早做一些,对个人的发展定位就能够更准确一些。

  由于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长期影响,在我国的中学教育中一直缺乏对中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及职业指导,很多学生到了高三,还没有树立起人生的目标。西方发达国家一直比较重视职业生涯的设计,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中早就有“职业设计辅导”这一课程。在美国,孩子们上八年级(高中)时就要请专业机构通过测试给孩子们做职业兴趣分析。十几岁的孩子职业兴趣并没有定型,但通过职业日、职业实践活动,可以根据其暴露出来的特征进行有效引导,为将来选择职业打好基础。

  一项针对“当代大学生对所学专业满意度“的调查表明:有42.1% 的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满意。而且,如果可以重新选择的话,有65.6% 的大学生表示将另选专业。

  进一步对其原因调查表明:自己不感兴趣的占48.2% ;专业前景不好的占16.1% ;就业困难的占26% ;受家庭影响的占0.9% ;其他因素有3.2% 。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不感兴趣。

  对其当初“高考选择专业时考虑的因素”的调查表明,依据自己的兴趣占47.7 %;依据就业市场占23.3%。见下表:

 因素

人数

有效百分比(%)

热门专业

91

10.9

就业市场

194

23.3

自己的兴趣

397

47.7

国家建设需要

31

3.7

性别因素

5

0.6

易录取

86

10.3

离家的远近

9

1.1

朋友的看法

6

0.7

其它

13

0.6

总计

832

100.0

  而对“报考志愿时谁来决策”的调查显示,绝大部分是自己决定或与父母商量的,这部分人加起来占89.1% 。(填报高考志愿的决策者表):

 决策者

人数

有效百分比(%)

自己决定

311

37.0

父母意愿

37

4.4

自己与父母商量

438

52.1

单位规定

7

0.8

老师建议

26

3.1

朋友建议

3

0.4

其它

18

2.1

总计

840

100.0

  既然当初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专业是自己或和父母商量选择的,又是自己感兴趣的,到了大学后,为什么还是后悔选错了专业呢?这充分说明,还有一些重要原因没有考虑,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就说兴趣,仅凭兴趣报专业是不稳妥的。原因很明显:首先,学生本人对兴趣的把握可能不准确。高中学生对大学某专业的兴趣往往来自于自己对中学相关学科的成功体验,或者是受这些专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吸引,等等,这些都不是对专业的直接兴趣。其次,影响专业学习的因素,除了专业兴趣以外,还与从事某一专业或职业的生涯动机、个人学习某一专业或从事某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以及个人的个性特点等有着极重要的关系。这些都是专业选择或职业选择中应该重要考虑的因素。易迈步的IMAP潜能测试正是通过对高考生27大学科兴趣(Interest)、7大生涯动机(Motivation)、9大能力优势(Ability)及16种个性特点(Personality)来综合了解一个人的潜能优势,并为其推荐最佳专业。

  那么何谓“最佳选择”呢?按照人才成长的科学理论,一个人如果按照自我潜能优势来确定发展方向的话,最容易取得成功,最容易实现自我价值,最容易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和满足,对社会的贡献也最大。有些专业可能很“热”,但不一定是自己的潜能所在,对别人可能是“最佳选择”,对自己可能就是“一般或极差”。 可以说现在任何行业都有顶尖人物,都能出人才,只有按照自己的潜能优势去选择它,才是“最佳”的,只有这样,你拥有的梦想才容易实现。

  因此,确切地了解自己的潜能和优势,选择那些能最大程度发挥自我潜能的专业和职业,是明智的,也是对自己一生负责的。

 

<<上一页     
■相关链接  
  • 时间再紧也要吃早饭--备战高考饮食要六点注意
  • 高考前保证良好睡眠的两大绝招
  • 考试加油站:温课迎考为何经常出现头晕脑胀
  • 离高考还有俩月 逐渐调整作息适应高考时间
  • [复习大纲]应用文被列入高考语文考纲
  • 家长在六月-高招咨询到底问什么?
  • 听大学生说自己的高考:跑步放松 家长不催我
  • 高考临近家长不要瞎帮忙:五大误区勿踏入
  • 热门专业为啥就业冷? 入校挤破头毕业惹人愁
  • 站内资讯搜索:  
    考 研 高 考 自 考 外 语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考试攻略
    考研“牛人”的备考之路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