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应试心理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重奖高分考生助长应试教育
来源:新华每日     2009-6-29 10:24:00
 
  为争夺高分考生,一年一度的高校“重奖游戏”如期上演。据新华社报道,在全国招生咨询统一平台上,百余高校发布了招生优录政策,吸引高分考生报考。报道中披露的重奖诱饵,从5000元到6万元不等。

  应当指出,高校为争夺生源展开竞争,有着一定的合理性。提高生源质量,毕竟也是提高办学水平的基础之一。但竞相通过重奖争夺高分考生等高招畸象,不仅恶化着游戏规则,更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

 说到“重奖游戏”,不能不指出某些顶级名校恶劣的示范效应。顶级名校为争夺各省高考“头名考生”而“斗法”,近年来都是高招期间吸引眼球的花边新闻。中国校友会网等单位联合编制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自1978年至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各地高考“头名考生”就读高校相对较为分散,可谓“群雄逐鹿”。随着某些顶级高校财大气粗之后连年上演“重奖游戏”,把“头名考生”几乎尽数瓜分。本来,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即便不搞重奖,各地“头名考生”也是他们的囊中之物,最多也就几所香港名校能分流少许,为何他们还要各出奇招斗法呢?无非是拿“头名考生”的数量为争夺中国高校“第一把交椅”壮门面而已。

  壮门面的争夺,终归是利益与资源的争夺。顶级名校斗法在先,一些名气稍逊的学校也同样跟进,“重奖游戏”愈演愈烈。拿高分考生装点门面,再用“门面”换资源。

  对高分考生的畸形争夺,分数不仅成了“优才”的标准,更能带来真金白银,在炒作中强化了“应试氛围”。高校“重奖游戏”,加剧了对分数、对名校的畸形崇拜,使应试教育的指挥棒更加深入学生、家长之心。

  为发展高等教育,国家投入不菲,学生家长掏学费数额惊人,高校仍在喊“差钱”。然而,玩起“重奖游戏”却“不差钱”,不禁要问:重奖的钱从哪里来?是来自专项拨款?还是源自其他学生的收费?抑或是学校的积累?未听见高校有说服力的解释。如果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教学环境喊无钱难办事,却有钱重奖高分考生,何其荒谬。

  为优秀学生设立奖学金无可厚非,而且应多多益善,但奖励应着眼于学生进入高校后的学习表现,而不是高考的成绩,因为高考拔尖不一定进入大学后就出类拔萃。当然可以为新生提供奖学金,但奖励对象应该面向学业优良却家境贫困者,为贫困学生雪中送炭,才合教育公平之义。

  在中国教育经费整体投入仍未达国际标准的情况下,在贫困新生家长为学费发愁的情况下,应该叫停高校以金钱奖励来争夺高分考生的“重奖游戏”。高校重奖高分考生,涉嫌对教育经费的滥用,对此,政府部门应负起监管之责。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考 研 高 考 自 考 外 语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考试攻略
考研“牛人”的备考之路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