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孩子有个心结解不开,这是我最大的烦恼。”小刚妈妈说,小刚上初一时,班上有同学打架,班主任误会是他挑起的并且体罚了他,他的爸爸在没有搞清楚事情原委的情况下也责备了他,事后班主任又没有因为这件事向小刚正式道歉。
何颖杭老师认为,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最好是意见一致,先商量好后再和孩子谈,不要让孩子有不知听从谁的感觉。
小刚上初一时遇到的“事件”对他来说确实会留下阴影。现在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顺利走过中考,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一起指责老师,要做的是帮他尽快抹平阴影。
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家长的支持和鼓励。但不要看到孩子在放松或看电视就质问他,要有技巧地暗示,看到孩子进步了,就要运用光点效应,表扬他来“扩大”好的方面。
建议小刚的父母最近选择适当的机会和孩子谈一次,为孩子减轻压力,最后复习阶段和考前一天都可以再表示一次,给孩子予支持。
个例二:
尖子生的烦恼:“我很在意同学说我学习方面的话”
15岁的小彬(化名)成绩很好。
“我很在意其他同学的看法。”小彬埋着头,低低地说。
“你紧张吗?”郑凤霞老师轻轻地问。
“不。”“告诉老师,你要咨询什么吗?”
“学习……”沉默了好一会儿,小彬说,我很在意同学说我学习方面的话。我的成绩在班上是一二名,在全校也是前10名,但我还是觉得不够,这个成绩与我的学习能力不相符。有时心情很低落,很在乎同学们的看法。考虑太多了,精力不集中,影响上课。
“你认为别人的看法会对自己的学习产生多大影响?”郑凤霞老师说,其实,问题的关键在我们自身。她认为,别人的看法只是外部因素,是外因,真正起作用的是我们自己。正如跑步,如果我们能够坚持下去,那么天气或者路边的风景就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孩子具有创造性思维,但是比较偏激。”小彬父亲说。
“我不会按部就班地按照教科书来回答。”小彬说,“比如历史考试有道题目问,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我有自己的想法,就写了上去,但得不到认同。”
“有创新性思维很好,但我们要分场合。”郑凤霞说,“比如一些阅读理解题,考察我们的理解能力,那么我们应当按照要求答题。如果是作文,那么我们就可以尽量发挥我们的创新思维。”
“他的成绩好,对自己要求很高。”郑老师说,像小彬这样的尖子生有种危机感,他们总想保持在高峰状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要缓解这种压力,就应当客观地分析自己的水平,以平和的心态迎接中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