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应试心理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关注:2006年度中高考访谈之应试策略与应试心理
来源:北青网     2006-4-5 18:06:00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光临北京青年报、北青网、新浪教育和北京考试院共同打造的北青中高招频道。今天我们有幸为大家请到的是尹宗禹老师。尹宗禹老师是原西城区教研中心主任,现任精华教育机构教研总监、《光明日报》考试杂志顾问、《北京考试报》特约撰稿人,他多年研究高考指导考生应考,是这方面的权威。针对2006年考生的应试策略,今天尹老师为大家现场解读这方面的内容,在回答网友问题之前,先请尹老师就2006年考试的应试策略做一个总的讲解。

  尹宗禹老师:同学们好,各位家长好!在没有回答家长和同学们的问题之前,我想就应试策略和应试心理讲几点意见,然后我再回答家长和同学们的一些问题。关于应试策略,我首先要强调的一点,就是解题的方法、解题的步骤,一定要很好的把握。在国家颁布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里面,以及各省市颁布的考试说明里面,有一项能力目标要求,这主要体现在文科综合里面。能力目标要求,一共是四项,其实这四项就是解题的四个具体的步骤。
  第一步是获取信息,解读信息。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实际上是个审题的过程,在审批过程当中,同学们一定要把已知条件是什么、求证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解读清楚。特别是要把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当中的一些关键词、关键信息、隐含信息提取出来。解题的第一步是获取信息、解读信息,要注意的是两点,一定要防止思维定式。第二是一定要高度集中,因为审题、获取信息、解读信息一招失误就会造成全盘结束,这是解题步骤的第一步。
  解题步骤的第二步是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利用已经从试题当中解读出来的获取的信息,把它带入到学科知识网络,然后从学科知识网络当中调出你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知识点,这是调动知识过程。调动知识要稳,要准,要快。这实际上是个思维过程。那么,运用知识就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个还原过程,还原到课本上来,还原到基础知识上来。运用知识的过程,它还是一个重新整合的过程,重新建构新的知识网络去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建构知识网络,重新整合,这个过程就是还原到课本上来,还原到基础知识上来。所以,还原过程就是一个思索过程,就是一个搭桥的过程,而且它也是一个加工和思维的过程,这是第二步,叫调动知识,然后是运用知识。
  第三步是描述和阐释。到了这一步是解题的实际步骤,开始动笔了,开始进入解题的实际操作。描述和阐释,一定要注意科学、准确,问什么答什么,一定要透过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抓住事物的本质,做到不跑题。在描述过程中一定要运用学科语言,运用学科术语来进行描述和阐述,一定要注意语言的层次性和语言的逻辑性,这是第三步,描述和阐释事物。
  第四步是论证和探讨问题,这是较高层次的一个步骤,高考一些试题,尤其一些开放性的试题,要求同学要论证,要探讨,实际上是在考察考生的个性品质,考察考生的创新精神。在论证过程当中,在探讨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做到有事实、有依据,要做到优势答理,论证和探讨,实际上也是对考生的情感和价值取向的一个考察,所以考生一定要放得开,要有理有据有观点有思想。比如有一年有一道试题,使历史试题,评价李鸿章的洋务运动,他给了两个答案,一个是利大于弊,一个是弊大于利,答案都给了,要求同学选出其中一个答案进行论证和探讨,这就是开创性试题,哪一个答案是对的,利大于弊也对,弊大于利也对,问题是你阐述得怎么样。
  关于应试策略和应试心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同学们一定要明确命题的意图,高考命题,命题专家的追求是什么?不是难度,也不是长度,也不是梯度,命题专家所追求的是区分度。什么叫区分度?就是命题专家拿出一道题,要让一部分同学会做,得到分数,要让一部分同学能得到一部分分数,要让不会做的同学得不到分数,这就是每一道题的区分度,每一张试卷的区分度,同学们一定要了解这个问题。所以,有些问题会做,有些问题不会回答,应该说这就是命题者的初衷,考生不必紧张。
 
  还有几条,考生应该没有,就是命题的意图,一个是材料在外,答案在内。就是说,同学们试题,所提供的新材料、新情形,同学们没有见过,但解决这些问题都在教科书里面,都在考试说明里面,起点高、落点低也是一个特色,有些问题的起点很高,是由部长、总理、董事长、总经理解决的,但是同学们完全可以在教科书里面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叫做起点高、落点低。预见生疏的材料、预见起点很高的问题,大家不要紧张,这就是命题的意图。命题的意图还有一个是陌生之中考察熟悉,命题当中提供的问题、材料、情节都没有见过,这样才能保证考试公平、公正、有效,但是考察的是同学们所熟悉的,你们都会。你们完全可以活学活用你们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命题意图里面还有一点,就是大开考、小初考,层层设卡,题题把关,每一项都是在考察能力,有些同学能近去得一两分,有的同学能深入得五六分,有的同学能把问题解完得满分,这就是每一道题为了追求区分度,毕定是大开口、小初靠,必定会层层设卡、题题把关。
  命题意图还有一点,就是要减少运算量,加大思维量,也就是说努力做到看题时间少、做题时间少、想题时间多,目的是考察考生们的思维品质。还有一个意图是对一卷,一卷有一个意图叫干扰有项,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就是四个选项里面有一个正确选项,其他的三个选项叫做干扰项,干扰项要围绕正确选项进行干扰,一要干扰,二要干扰有效,三要干扰考生的典型错误,我们有些同学考,怎么干扰都不糊,有些同学基础薄弱,一干扰就糊,还有同学不干扰就糊了,这就是基础的东西。
  明确了命题意图以后,在解题过程当中,在考试过程当中,有这样几个问题要注意。第一,卷子发下来要不要先看一遍,我的意思是因人而异、因习惯而异,有的同学看一遍就紧张,有的同学不看就紧张,那因你个人的习惯,不要统一要求。但是作文,我的意思还是要先看一看,是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材料和话题是什么?题目是什么?看一看,不必想,心理就踏实了一些。答卷过程当中还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遇到不会做的题,六个学科四张卷子,一共750分,我们不可能得750分,肯定有些题目不会,包括优秀考生和考试状元也不会得到750分,也有些题会做错和不会做,这是正常的。不是每一道题都是给每一个考生预备的,有的题不会做,前面不是说了嘛,追求的是区分度,层层设卡题题把关,所以,要选择会做的做。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审题的问题。命题专家不以审题为难学生,意思是让你们很容易进入试题,展示你们的各种能力。但是,作为应试者来讲,必须认真审题。审题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克服定式的思维,我们有些同学总希望试题是见过、做过、会做,其实不必有这样的想法,每一道题、每一个材料、每一个情景,你都要从零开始,从零去思考,这样你才能把握住所答就是所问。
  审题还有一个问题叫二次审题,第一次是把题粗看一遍,然后进入第二次审题,第二次审题一定要把关键的信息审查出来,特别是隐蔽的信息审查出来。比如有一道题问,羊走路先迈左腿还是先迈右腿,有的人回答是先迈左腿。人是两条腿,走路先迈走腿、先迈右腿都行。而羊是四条腿,这道题的隐含条件没有告诉你是四条腿,你回答问题应该这样回答,当羊迈左前腿的时候,同时迈右后腿,这样一道题,就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避免思维的定势,两条腿都正确,第二是是把隐含的信息审查出来,它没有告诉你羊是四条腿,问你羊走路先迈哪条腿,在你脑子里应该清楚羊是四条腿,所以,解读信息、审题一定要避免思维定势,因为一招失误,全盘皆输。
  这是解题方法,解题方法里还有一条,就是最后一道题一定很难吗?不一定,包括理科综和物理的最后一道题,你真不会做也要把公式写出来得几分,过去很多同学在考试当中,以为最后一道题很难,连看都不看,出来一看,会做几步,后悔了,所以,每题必看、每题必想,能得几分就得几分。有的同学说,数学,理科综合,在在规定的时间里答不完怎么办?其实这是正常的现象。国家对试卷的长度,也就是题量和答题时间的参数有一个国家的标准,国家标准就是中等程度以上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可以完成卷子,相当一部分学生做不完卷子很正常,做不完也可以上限,也可以录取。
 
  关于解题方面还要给同学一个顺口溜,这个顺口溜就是“慢做会的求全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也不要浪费,舍去全不会”。第三句话“舍去全不会”要慎用。高考的时候,同学打开试卷一看试题不会,说北京的精华学校的尹老师说了“舍去全不会”,舍了,翻开第二页,一看那题又不会,尹老师说了“舍去全不会”的,都舍了你怎么得分呢?我不是说每一道题不是给每一个学生预备的,有些题不是你实力达到的,你应该大胆的取舍,没有取舍就没有收获。我想关于答题也要注意这些问题。
  答题的心理,我说说这么几点,一是考场上一定要长自己的志气,同学们,做人要厚道,这就是电影《手机》里的那句话,做人要厚道。但是考场上你一定要长自己的志气,你不能长别人的志气。有些女同学跟我说一看别人翻片子心理就慌,一看别人拿笔写心理就慌,我说别人翻片子是因为不会做在找自己会做的试题,别人在那里写,不会做,写上让阅卷老师挑,这样你的志气就可能长起来。
  另外要学会排除干扰。有的同学跟我讲,到考场上就怕别人翻片,哗啦哗啦的响,就紧张,我说那好办,回家预备一个录音机,找报纸,找杂志,让你爸爸妈妈帮你一起翻,出声,把它录下来,然后你做题的时候把录音机打开,这样考场上再出现翻篇子的声音就不紧张,一定要排除各种干扰。另外,考完一科可以总结一科的经验教训,但不要后悔,不要放弃,不要总是在那里对答案。考完一科放下一科,继续往前走。我想考试要有一个好的心态,考试的过程就是知识能量的释放过程,能力能量释放的过程。这些释放需要催化剂,良好的心理品质就是催化剂。高考是难度的考试,是速度的考试,也是心理品质的考试。看谁的心理品质好,谁的心理品质好,谁释放的就充分,就完美,谁的得分就会高。所以,同学们不但要掌握应试的策略,还要不断地调整自己应试的心理。我想,有了好的策略,有了好的心理,同学们在高考过程当中一定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
   
  主持人:首先回答一下关于全国考生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有网友问,使用全国试卷,2006年高考的难度走向是怎样的?
   
  尹宗禹老师:是许许多多使用全国的老师和同学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2006年高考试题难度的走向。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有一些数字就不一一公布了,这个数字是国家公布的2005国家命题三套题各个学科的平均分难度值和标准差,综观一下三个学科,三套试卷,有几个问题,我想强调一下,第一,三套试卷的数学文科的试卷难度偏难了,比如第三套试卷,数学文科难度是0.362,应该是0.5-0.6,太难了。第二套试卷,文科综合的数学,文科的数学是0.372,也难了,最难的是第一套试卷的文科数学0.316,预计今年会容易一些,文科数学。还有就是语文,语文,全国第一套试卷的语文标准差是21.07,就是离散度非常好,而二卷、三卷才12、13,所以,老师们和同学们应该关注一下2005全国试卷第一套的语文试题,估计今年的试题会向这样的模式靠拢。
  总体难度,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有一个数字,它叫均难复值,均难复值统计了五年的,也就是2005年最好是3.36。所以今年的试题难度走向,我说一下,总体稳定在去年的水平。数学要适当降低文科试卷的难度,英语稳定或者提高含听力试卷的难度,降低不含听力试卷的难度,语文,请同学们关注第一套试卷的语文。
 
  文科综合,文科综合去年最成功的是中低档题,在区分度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应该说文科综合的试卷应该和2005年差不多。理科综合是说了这么一句话,叫做合理选用适合地区考生水平的试卷,也就是我们有一些省选择的试卷偏易或者偏难,应该选择适合本地区教育水平程度的试卷。但是一卷的物理,就是理科综合的物理去年偏容易了一些,同学们要有难的准备,这是我对2006年各科试题难度走向的一个估计,我说的是全国卷。
下一页>>     
■相关链接  
  • 学生总结出 “校园荣辱观”
  • 高考临近消极情绪应对:用阳光心态驱散消沉
  •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句子衔接”解题指要
  • 高考作文自主命题如何应对
  • 高三数学总复习的几点思考
  • 提高高考数学复习的针对性
  • 高考英语复习冲刺10问
  • [阅读训练]决定阅读速度的几个因素
  • 2006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国有企业改革相关问题
  • 站内资讯搜索:  
    考 研 高 考 自 考 外 语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考试攻略
    考研“牛人”的备考之路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