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复习指导 >> 语文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大语文:倡导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
来源:中国教师报      2009-7-2 10:47:00
 

大语文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
   
    中国教师报:蔡社长,我们早就听说,语文报社30年来一直倡导大语文的理念,您能具体阐释一下这种理念的主要内涵是什么吗?
    蔡智敏:语文这门课程,或者说这门学科,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材,仅仅局限于课堂。只从课本上学那点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有丰富的文化素养,才能真正把语文学好。语文教育其实也是一种养成教育,不能把自己放在狭隘的小圈子里,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我们每天说话、思考问题,都离不开语言,都要用到母语,而这都和语文有关。就学科来说,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也都需要用概念和定义等来表达,也都离不开语文。历史、地理、艺术等学科就更不用说了。总之,不能只从语文课本上学语文,应该让它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大语文的概念。
    我们着眼于提高人们的语文素养,而不是应付考试。我们的编辑方针是“高品位+高质量+实用性+可读性”。“大语文”并非不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而是强调要尊重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熔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炉;“大语文”并非不重视教材和考试,而是强调要把握教材的学习方法和考试的命题规律,做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研究考试、超越考试。还要提倡课内课外相结合,小课堂大课堂相结合,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境中和机动灵活的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
    现在很多人急功近利地认为,学习语文可以靠大量的练习取得好成绩,这是完全错误的。近年来,一些编语文报刊的人提出了“小语文”的说法,说什么“大语文”不实用,过时了,要搞小语文,要配合教材,与课堂同步。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反思下来,我们可以看清楚,这种主张是错误的。我们提倡“大语文”,不是因为这种说法好听,而是因为符合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非要把语文教学限制在教材上是不可能成功的,“小语文”本身就是个伪命题。语文不能小,不能窄,语文应该宽,应该博,这是语文学科自身特点决定的。“大语文”恰恰最符合语文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恰恰能与越来越注重语文综合素质的考试接轨。我们的版面上从来没有连篇累牍的练习题,每年的中高考语文试题,很多内容在《语文报》上都有所涉及,甚至经常出现一些题型、选材方面的巧合。这说明,“大语文”的编辑理念同样可以帮助读者提高考试成绩。
    现在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语文教育应该从小培养人的一些好的习惯,如好的阅读和思维习惯,这对提高人的素质是有好处的。高明的命题人考的是语文素养,而不只是做题能力。我们引导读者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学习语文,而不是简单应付考试。
    “大语文”的核心,就是倡导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它不仅符合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也符合语文学习的普遍规律;不仅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也符合语文考试的改革取向,更符合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这些年来,在《语文报》的影响下,“大语文”已经成为很多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共识。语文教育家顾黄初先生曾经指出,“大语文”教育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我们在这个理念指导下去办报纸,我们不是去配合教材,不是简单地配合课堂教学,而是搜集很多语文知识、文化知识,把它编进报纸,让大家通过阅读报纸,能够打开思路,开拓思维,接触很多知识,从而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

语文素养是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中国教师报:也就是说你们坚持大语文的理念,是因为只有大语文才能真正提高人的语文素养?现在很多人不重视语文,您认为语文素养对一个人的发展有何意义?
    蔡智敏:之所以坚持大语文的理念,是因为只有大语文才能真正提升人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对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语文素养是人生的重要素养,甚至是第一素养。语文能力是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不管是工作还是交际,都需要良好的语言表达。现在对外语的重视太过了,对母语不太重视,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作为中国人,绝大多数人还是用汉语多,用外语少。现在很多大学生甚至研究生的语文素养令人担忧。这几年我们报社在招聘一些大学生和研究生时,给他们出了一些语文方面的题,就是考最简单的知识应用和写作能力,结果很多大学生包括研究生答得很差。就写作方面来说,有的概念不清,逻辑混乱;有的条理不清,强拉硬扯;有的思想境界很低。条理清楚应该是一篇文章的起码要求。我们出的一般都是很简单的作文题,我曾经出过一道作文题是《阅读的价值》,这个题目应该很好写,但写得好的很少,其中有些是已经当了好几年的语文老师,写得没有任何深度。这样一个话题,应该有很多可以写的东西,结果有的大学毕业生甚至研究生只写了四五百字就没话说了。现在高考作文一般还要求写800字,这些大学毕业生却连这个标准都没有达到。这种情况当然不能都归咎于我们的语文教学,但与语文教学肯定有关。
    这种情况让我很失望,也很担心。语文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这样下去,中国人的语文水平将每况愈下。因此,我们要为语文教育做些事情。我们呼吁要重视语文,把母语学好,这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很重要。目前我们国家对语文的重视力度还不够,需要更大力度来推动。要从根本上重视民族文化传统,重视人的素养,就必须学好语文。任何学科都不能取代语文的作用,语文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语文能力也是核心竞争力,很多工作都离不开语文素养。有人认为现在学外语还差不多,中文是“烂专业”,这种对中国语言文化的认识太浅薄。我们的语言文化有丰富深厚的内涵。不仅是阅读写作,就是写字本身,也是重要的文化行为。中国的书法艺术内涵深广,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这是人所共知的。虽然在一些独特领域我们懂得不一定很多,但是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汉语文化的价值。  
   
最重要的是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
   
    中国教师报:很多人觉得语文难学,学很长时间也没有多大效果。如何才能学好语文呢?
    蔡智敏:方法很简单,多读多写。还有一个很重要:思考。我们曾经提出过语文学习的六个环节:“读、写、说、想、练、考”。这六个环节都应该重视,特别是“想”,也就是思考。读一篇文章时要多去思考这篇文章为什么这么写?如果多去思考这样的问题,多去思考语文和生活中的问题,慢慢地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提高。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比较忽视思考。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每次都思考得正确,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是不是在思考。   
    语文不但是知识,更是思维,是一种思维能力的训练。语言表达着思想,不会思考怎能有创造性?当然,学好语文还需要懂得基本的语文知识,不懂语法、修辞、逻辑,怎能写好文章?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东西,素质就从这里来。素质不是空的,需要刻苦努力才能提高。
    学好语文要大量阅读,不看书读报,如何提高语文素养?学好语文没有偷懒的办法,就是积累,不断地积累知识、能力,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是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否则说得再好也都是口号,很难做到。
    造成现在的情况不是学生自己的过错,而是应试教育的错。现在的教育使得学生没有时间读书,为了获得高分进行大量重复的训练,提高学生做题的熟练程度和技巧,这种教育培养的是熟练工,而不是真正有语文素养和有创造性的人。这种应试教育浪费了大量时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惊呼我们学生的语文水平惨不忍睹,这是我们从小到大应试教育的结果。我们在不断地强化技术训练,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比如现在大学里英语的四六级考试,也存在很多这样的问题,越是搞题海战术,机械训练,越是没有时间读书,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总之,语文不是短期突击就能学好的,需要积累。考试仅仅是方法,不要当作目的。学好语文是第一目标,语文学好了自然就能考好。语文试题一般不会偏到完全没法做,没有一个人语文学得很好但考试考得很差的,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习、积累。

语文教师一定要多读书

    中国教师报:您认为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做才能教好语文?
    蔡智敏:语文教师一定要多读书,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这样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桶水和一瓢水的关系。教师必须多读,如果不读,很难成为好的语文教师。
    语文不同于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比如一道数学题,你会了就是会了,而语文不是简单的一是一、二是二的问题。语文需要广博,就是同一首小诗,两个老师可以讲出两个不同的境界,这是深浅和高低的问题。所以教师要注意不断积累,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要站在高处去引导学生,要有“望尽天涯路”的境界。这样,学生才能茅塞顿开。
    其次,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授课,还要引导学生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使学生通过学语文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学,去不断积累提高,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探寻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成功。因此,与其说教师是在教语文,不如说是引导学生走到广阔的世界中去,去享受语文之美,去感受我们母语的美妙。
    语文还是对学生的一种情感熏陶,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理性教育。当然,我们也不应该轻视语文教育中蕴含的德育功能和思想教育功能,这是必然存在的。所谓“人文性”,这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多从国家、民族和大众的利益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这样学生的境界自然会逐渐提高。
   
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
   
    中国教师报:中国很多学生都害怕写作文,如何才能写好作文?教师应该怎么教作文课?
    蔡智敏:要写好作文,就要认真思考,收集资料,写作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教师的作文引导一定要正确,要让学生说自己的话。现在我们的作文教学变成了简单的技巧训练。我们不是反对技巧,技巧也是必要的。比如,文章如何立意,如何论证,一篇文章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引用名言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如何使叙述更生动,肖像描写有哪些方法,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应该教的,技巧是通用的,但不要把技巧神话。作文是一种书面表达方式,不是不需要技巧,而是不能将技巧当成一切,变成毫无思想的纯粹的文字游戏。教师还是要引导学生读书,在阅读中多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学会运用技巧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否则再多的技巧也会很苍白。
    应该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而不是写老师认为应该写的话。如果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学生应该觉得不难,但一到写就不行了。通常高中大作文要求800字左右,初中600字左右,这么多字一般几分钟就能说完,学生平常说话不觉得难,让他们写出来就觉得很难。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让他写的不是他自己想写的东西,这是真正的问题所在。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如果学生不想这样写,又必须要写出来,他就不知道怎么写了。我们要引导孩子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也是一种情感教育和思想教育:让学生把自己所见所想写出来,能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真诚正直的人。如果学生写文章总是写一些别人告诉他应该说的话,那么,不仅他的文章很虚假,久而久之他就会成为一个虚伪的人。
    中国教师报:这和我们考试中对作文的评价有关。
    蔡智敏:是的。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我们改变对作文的评价方式。作文只要有真情实感,表达得好,思想没有大错,就应该是好文章,就应该给高分。作文要培养学生思考领悟的能力,应该扎实、生动,不要一味求新求异。前几年我们强调作文要创新,这当然没错。但是很多人也有一些错误的认识,就是把创新理解为形式创新。很多作文的新就是追求比较怪异的形式,一味标新立异,有的考生把医院开的处方都写出来了。这些其实是不值得提倡的。为创新而创新导致学生们大多在形式上做文章,堆砌语言,矫揉造作,为显示自己有“文化”而频繁引经据典,实际上这种作文是非常苍白、贫乏的。
    创新的关键还是在于你的思想,来自你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来自你对知识的思考。要经常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如果一个学生没有思考问题的习惯,对什么问题都不作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作文就很难有新意。如果一篇文章写得很华丽,词语很丰富,但都是引用别人的词语,没有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也还是很苍白。作文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情,要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独特的东西。
    中国教师报:为什么学生学了好多年语文还是不会写作文?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
    蔡智敏:学生读了很多文章,即使不算课外书,光是教材上的范文,几年下来学生也读了很多,但很多学生还是不会写作文。我们要好好反思这个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最明显的一个就是读写未打通。学生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没有去思考它是怎么写的,思考它为什么好,好在什么地方。只是读了就过去了,到写的时候想不起来怎么写。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读的时候就想到写,要思考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这样思考得多了,脑中有了一些基本的框架,写作时自然就会下笔,而不会提笔时茫然四顾,大脑一片空白。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强调,读文章的时候需要从写的角度思考,读写要打通。
    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仅仅为应付考试而写作。要从小就让学生明白,作文是一种重要的表达能力,是一种工作和生存方式,要把书面表达当作一种必须的生活技能来学习而不是仅仅为了考试。写作文想考高分正常,但应该明白写作不是为了考试,要从根本上理解这个问题。

应该更加重视自己的母语

    中国教师报:最近有学者提出,学生学外语的时间远远超过学语文的时间,外语对母语的冲击日益严重,建议在考试中降低外语的分值比重。对此您怎么看?
    蔡智敏:现在我们的教育对语文的确不够重视,特别到高中,很多学生不怎么学语文,而把大量时间用来学英语。英语多背几个单词也许就能提高成绩,而语文却不能用这种方法来突击学习。现在我们语文和外语的分值是一模一样的,外语和自己的母语有一样的地位,甚至地位更高,这在别的国家大概是很不可思议的。如果语文能提高50分,学生自然就会重视。
    考试制度需要改革,西方国家都很重视自己的母语教育,我们也应该更加重视自己的母语,不能轻视。考试应该改得更合理些。另外,现在很多语文考试过于标准化。有时候即使意思基本一样但不是原话,就不给分。这也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我们应该考学生真正的语文能力,而不要搞成文字游戏。

    ●蔡智敏,语文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副会长,中国少年儿童报刊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考 研 高 考 自 考 外 语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考试攻略
考研“牛人”的备考之路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