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以文明发展史为主题 以历史发展史实为主线
最后阶段高考复习有法可循
今年的历史高考将实行“一卷分叉”的形式,即历史高考试卷分为“选择部分”和“共同部分”。“共同部分”体现了高中历史一期课改的教材(以下简称旧教材)和高中历史二期课改的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都具有的内容,与此有关的题目是全体历史考生的必做题目;“选择部分”则是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学校在学习、复习中所使用的教材而选择一组题目进行作答。
我认为,在今年的历史高考复习中要以2006年历史高考考纲为本,以人类文明发展史为主题,以中外历史发展史实为主线,在注重历史基本史实、基本概念的训练与落实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历史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2006年历史高考试卷的新模式。
一、以“人类文明史”为主题,带动中外历史发展线索,在复习中充分体现二期课改的新教学理念,并兼顾新旧两套不同教材的历史知识和基本概念。
新旧两套教材的体例和内容分配是截然不同的。在复习中,把握好新旧教材的共有部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新旧教材各自独有的部分,要将两套教材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将新教材中所体现的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史实与旧教材的中外历史结合起来进行复习。两套教材“共有部分”中的知识点要切实落实到位,史学理论部分要完全理解到位。在复习中,可以将新教材和旧教材中体现的中外历史史实穿插在一起复习。以新教材中人类文明发展历史演化为不同的主题,将旧教材中的中外历史史实融合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各个部分,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学习。如:“人类文明的起源”与中国原始社会的历史史实挂钩,尤为要注重的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人类文明的发展”为人类所经历的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这部分知识与中国古代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以及世界近现代的第一、二、三次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贡献挂钩。“人类文明的传承与交融”这部分内容将与古代、近代、现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史实挂钩。“人类文明的冲突”与这一主题挂钩的则是古今中外的战争的史实以及战争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人类文明的未来”在新教材中所体现的是人类文明所面临的挑战,人类自身争取社会权利,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可以与旧教材中的启蒙思想中的“天赋人权”思想、《人权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和世界格局的变化等结合起来一起复习。
二、在继续注重历史基本史实、基本概念的训练与落实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史料的阅读能力;习题的解答能力;历史小论文的写作能力。
从近几年的上海市历史高考试卷上,我们不难发现历史命题自理念、立意以及问题的表现方式等方面已经朝着二期课改的大方向作了有益的探索。从试题的形式来看,不仅出现提取信息题、数据思考题、情景分析题、史料考证题、观点论证题和多元理解题等,而且还出现了历史小论文的写作。从考察的目标来看,则越来越朝着思维品质、人文素养、社会价值等方面靠拢。
纵观历年的历史高考状况,联系今年新旧教材一卷两分叉的现状,在今年的高考历史复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第一,注意牢固地掌握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历史的基础知识是包括教材所涉及的历史事实及时空概念;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及这些活动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影响作用。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牢固地掌握历史的基本知识,就谈不上去提高历史的能力。掌握好历史的基础知识,必须联系考纲重视教材,在掌握教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透彻地理解教材。同时,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教材。第二,切实地提高历史的基本能力。历史能力在历史高考试卷中体现为中审题能力、汲取信息的能力、宏观把握历史线索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些能力落实在具体的试题解答中就是史料的阅读能力、习题的解答能力和历史小论文的写作能力。在复习中,想要将这些能力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必须要下苦功夫。不仅是在平时要多看书,多研究上课的笔记,多做习题,更重要的是要多动脑筋多思考,尤其是对一些自己做错的题目,不仅要及时订正,而且要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做错?错在哪里?怎样才能不出错?
只有在平时的复习中抓住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切实提高能力,掌握方法,才能在高考中获得理想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