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复习指导 >> 数学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高考特刊:数学注重基础考查贴近教学实际
来源:楚天都市报     2008-2-28 10:15:00
 
武汉外国语学校数学教研组长、特级教师肖作武

    《补充说明》原文命题指导思想

  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高校招收新生而举行的选拔性考试。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为依据。

  2.命题要遵循“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的高考改革原则,确保公平、公正、科学、规范。

  3.命题坚持稳定为主,注重基础考查,突出能力立意,着力内容创新。既有利于推动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体现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要求,又考查学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所必须的基本能力。

  4.命题突出数学学科的特点,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贴近教学实际,既注意全面,又突出重点,注重知识内在联系的考查,注重对中学数学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考查。

  5.命题试卷应具有较高的效度与信度,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能力。

  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全卷满分为150分。湖北省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仍不使用计算器。

  试卷结构

  全卷共21道题,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种题型。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空,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解答必须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

  各题型题量和赋分如下: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解答题共6小题,共75分。

  难度控制

  试题按难度系数(简称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难度在0.7以上的题为容易题,难度在0.4~0.7之间的题为中等题,难度在0.4以下的题为难题。试卷由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组成,三种试题应控制合适的分值比例,试卷总体难度适中。

  名师解析贴近全国考卷

  今年我省数学高考大纲补充说明与去年相比,在命题指导思想上有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四点:

  1、去年我省的高考大纲补充说明比较概括和抽象,对考生的创新能力要求较高,而今年的补充说明更加具体和有可操作性。

  2、命题依据上,今年新增了“以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数学)》为依据”,这意味着今年湖北高考数学卷可能将更加贴近全国高考卷。

  3、命题原则上,去年强调考生的创新能力多一些,今年则突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要求相对而言降低了一些。

  4、今年的补充说明指出,命题将“贴近教学实际”,这对考生提出的要求更加贴切,表明考查的内容绝大部分应为常规题型,使用的方法为常规方法,不会出现让考生感到很意外的偏、难、怪题。

  备考建议突出重点知识

  根据今年数学高考大纲补充说明的变化,考生在后阶段复习中应当注意几点:

  一、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复习。目前不少学校都已进入第二轮复习阶段,那么,考生一定要做好知识点的查漏补缺工作,巩固以前知识,在突出专题复习的同时,要经常做一些基础题。

  二、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要注意知识交汇、各学科知识互相渗透题型的复习,提高创新能力。比如代数在解析几何中的运用,三角函数在代数中的应用、不等式、函数和方程等题型。

  考生在复习中要学会给自己出难题,每复习一道题后要反思:比如思考逆命题是否成立?条件放宽或加强后结论是什么?更换条件后结论又是什么?这样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避免盲目的题海战术。

  三、全面复习,突出重点。考生要按照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突出重点和主干知识的复习。判断重点知识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知识点在学科中的课时量大小;二是该知识点在学科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以及在后续学习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今年考试说明的内容判断,非重点知识考大题的可能性不大,但对于这部分知识考生也不要掉以轻心,因为它有可能在选择题等小题中出现,考生应掌握基本的概念和公式等。

  部分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

  1、[07年湖北卷理科第1题(容易题)]

  .如果(3x2- 2x   )n的展开式中含有非零常数项,则正整数n的最小值为

  A.3 B.5 C.6 D.10

  答案:B

  二、填空题

  2、[07年湖北卷理科第11题(容易题)]

  已知函数y=2x-a的反函数是y=bx+3,则a=_;b=_

  三、解答题

  3、[07年湖北卷理科第18题(容易题)]

  如图,在三棱锥V-ABC中,VC⊥底面ABC,AC⊥BC,D是AB的中点,且AC=BC=a,∠VDC=θ.(0<θ<)

  (Ⅰ)求证:平面VAB⊥平面VCD;

  (Ⅱ)当角θ变化时,求直线BC与平面VAB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考 研 高 考 自 考 外 语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考试攻略
考研“牛人”的备考之路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