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复习指导 >> 理综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高考自主招生历经“七年之痒”勿蹈高中会考覆辙
来源:人民日报     2009-11-30 13:31:00
 
    虽然不像6、7月份的高考话题那么集中、那么热烈,但岁末年初的高校自主招生同样牵动公众的神经。作为高校招生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自主招生在沸沸扬扬的议论中一路走来,历经了“七年之痒”,即将迈进第八个年头。

    眼下,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并不太多,政策的弹性和灵活度还不太大,招生的名额也很有限。但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一改革对现行高考制度和教育生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却不可低估。

    众所周知,高考是一种人才选拔考试,它所考查的内容和范围非常有限。基础教育中应当教、应当学的东西,高考没必要也不可能都考。但是,就我国基础教育的客观现实来说,普通高中教育几乎都把终极目标对准高考,高考不考的,中学很可能不教,学生很可能不学。这一点,已不是普通高中教育的“潜规则”,而是人人心知肚明的“硬道理”。

    靠什么来改变基础教育的现状?人们寄希望于被视为指挥棒的高考改革。高考怎么改,成为基础教育变革的风向标。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高校自主招生的导向和示范意义显得非同小可。

    自主招生的目的在于,高校通过自主考试选拔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换句话说,是为了打破以考试决胜负、以分数论英雄的选拔模式,让各种偏才怪才脱颖而出。然而,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一些高校对赋予自己的自主权却不能有效使用,有的甚至不敢用、不会用。在自主招生时,不情愿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不信任综合素质考查,依然是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使自主招生依然在应试教育设定的轨道上运行。

    在这样的导向作用下,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对自主招生很快形成“围剿”之势。一些教育培训机构或学校开办的自主招生“培训班”、“强化班”、“提高班”、“名师辅导班”应运而生,各种解析高校自主招生试题的教辅出版物开始盛行。于是,高校自主招生的指挥棒,变成了另一种应试教育的“指示灯”。

    上世纪90年代初,高中会考开始在全国推行。根据当时的制度设计,此举旨在用水平考试取代高考对基础教育的导向作用。可是十几年过去,高中会考几乎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考试,没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反而加重了考试负担,基本上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高中会考的结局和命运固然值得反思,但当下更应关注和研究的,是如何用好高校自主招生这个指挥棒,别让它像高中会考一样违背改革的初衷。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考 研 高 考 自 考 外 语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考试攻略
考研“牛人”的备考之路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