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能力
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所谓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就是不但要知道它们的含义,还要知道它们的前因后果、适用条件,以及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第1、4、5题。
定量描述生物科学的现象和规律。包括用数学知识处理生物问题,以及用简单的图、表和数据描述生命活动的特征等方面。
了解生物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和成果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常这一条内容课本中没有,常出现在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等媒体中。
●实验与探究能力
生物科学是实验性科学,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都是由实验推导和论证的、实验能力也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生物科学的重要知识常伴有实验是现行高中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本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结果(数据),并得出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获取信息的能力
要读懂生物科学方面的资料,能看懂图表所包含的信息,并能从中找出规律是非常重要的。解答考查这类目标的试题,要求学生能从图表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并具备基本的生物科学知识以及判断、推理和计算能力。在阅读资料时,要着重了解所提出的新概念、新理论、新发现、新技术和新方法,同时还要能读懂图示的生物意义,以及有关生物量之间的定性与定量函数关系。
●对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解上是不够的,还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这些知识去指导生物科学的研究、社会的生产和人类的生活,必须懂得生物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
-冲刺指南
●抓基础
读书: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重点地读书;读自己认为有缺漏的部分。
读《考试大纲》、找自己有缺陷的知识点复习。
总结:自我归纳总结,及时反馈及时纠错,在心理方面为高考做准备。总结解题经验,探索解题规律,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审题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能力
就生物本身的复习而言,一般来说,高三第一、二阶段按章节理清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的题例,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扩展。考前多进行专题小规模适应性训练、教师应少讲、精讲。
找知识主线、培养学科综合能力
按实验分专题——实验专题
按题型分专题——题型专题
按热点分专题——热点专题
●讲练并重,精讲精练
要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既不能“以讲代练”,也不能“以练代讲”,要“精讲精练”,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讲:针对性要强,除重点、关键外,侧重讲单元练习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知识的综合交叉,突出能力的培养,培养应变能力。
练:以定时作业为主要的形式,让学生在解题的能力、速度等方面适应高考的要求。抓好运用知识能力的单元、综合训练,题目的难度、梯度应靠拢2006年《考试大纲》的要求,考试内容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设计注重能力型和应用型。
评:教师讲评应突出重点,重在指导。不是重复、重演一遍,不能以题论题。讲课中,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和加大覆盖面的教材组织,努力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目的,同时要突出规范表达的训练指导。
化学
-热点透视
经过几年的发展,理科综合考试的题型逐渐稳定下来了,就化学试题来说,就是现在的“8+4”模式,即8道选择题(单选)和4道填空题。题量相对来说减少了很多,但是高中阶段的知识点却大体上没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带给我们的影响是什么呢?原来是三十多道题的试卷,就算在复习的时候有点疏漏,关系也不大,因为一来每一题的分值较小,二来反正“鱼”多,跑了一条两条没关系。而现在“鱼”变少了,如果编织的渔网有漏洞的话,损失可能就是无法弥补的。
-冲刺指南
怎样才能在剩下的50多天里做好这项工作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看看我们有些什么。
此时大家最不缺的肯定是各种各样的做过的考卷和练习题,只要充分利用这些做过的题,我们的水平还能有上升的空间。下面以元素化合物为例加以说明:
首先是选题。比如我们可以以无机框图题为线索进行题型归纳或整理。所选题目最好是自己在前阶段的练习中出现的典型错误题,且具有思考性或包罗了课本知识点的中档题,以检测自己改正错误的状况。判断是否还存在知识、方法应用方面的问题。
其次是进行知识的回顾,规律的小结和方法的再应用。这个过程可以穿插在习题的再整理过程中,也可以单独成为一个环节。需要指出的是,此时知识的回顾必须是网络化、系统化的整合,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再现过程。
还是以无机框图题为例,解这种题目的关键往往是对“题眼”的识别,据我们初步归纳,框图题的“题眼”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特征现象;特征转化关系;特征反应类型;特征反应条件;特征结构;特征数据(反应物的量比、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中离子个数比、电子总数等)。
化学复习中,其实只要掌握方法就能自然把握。比如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利用元素周期表按照还原性强弱和氧化性强弱归类就可以很方便掌握。别忘了,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所以,要有意识地不断优化自己的方法,不仅是解题方法,还包括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方法。(整理/记者屈建成 翁晓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