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征稿 >> 写作指导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浅谈教育时评的写作特点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2009-9-2 11:22:00
 
 教育时评是对教育类新闻时事进行评点的文章。这类时评,带有新闻时效性,具有新闻政论的秉性;又有思想深度,具有理论阐发的悟性;更有教育行业的专业属性。本文试以近年来在文汇报著名专栏“文汇时评”上发表的教育类时评为例,着力探研其写作规律,探讨其写作路径,以繁荣教育时评的写作,提升教育时评的社会影响力。

  一、在议论风生中探讨、传播教育规律

  教育时评所评论的话题无疑都与教育相关,或是普遍现象,或是极端个案,或是具有典型价值的线索,或是对背后底蕴的诠释,不一而足。但是,要成为教育时评的题材,需要有所选择与角度的取舍,努力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出奇效应”。这就是教育时评的“韵味”,即在议论风生中探讨、传播教育规律。





  二、既追求新闻时效,也追求社会时效

  既然被称作教育时评,时效性是必须的,即使文章中有过时的旧闻,也是用来作为事实铺垫、依据素材和说理资料的。因此,教育时评的时效,好比是文章的“时间标签”。不过,教育时评的时效,并不等于片面追求话题的新闻性,更重要的,是所研讨问题的现实针对性,这也是更高层次上的“时效”。



  这则时评,敏锐地捕捉到新闻由头,将人们普遍关注的现象和热点话题作为教育时评的时空对象,既讲究新闻时效,又涉及到现代教育体制的重要议题,体现了社会时效。

  三、专业话语与“大众情结”

  教育的话题涉及面广,眼下几乎每个人都可对教育问题评头论足一番。但作为教育时评,则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实践经验,要说“内行话”——了解实情;同时要说“专家话”——有教育家的视角和思想。但与此同时,也不能离开大众所思所想,也要清楚群众的心里话,也就是具有“大众情结”,不能高谈阔论“放空炮”。

  2008年11月25日的文汇时评《孩子们的未来在谁手中》,说的是目前一个极为普遍的问题,所列举的“孩子自信心被分数摧毁有可能一辈子一蹶不振”的事例屡见不鲜。作者尖锐指出:“现在社会竞争激烈,竞争提前到了中学、小学乃至幼儿园;而目前的人才评价体系只有一个,就是统一考试,就是考试的成绩。结果,就是孩子们美好的生命,空耗在了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之中。人的聪明才智、创造性、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实际工作能力等等,都会在这个枯燥乏味的过程中被磨灭、被损耗、被钝化。而这些,恰恰是人的非常重要的素质,是比记住一些书本知识重要得多的东西。”作者进而写道:“人是复杂的,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但是我们的教育体系,却用同一种刻板的方式来塑造完全不一样的学生。用同一把尺子去量不同的学生,其荒诞,和让中科院的院士去跨110米栏、让刘翔去研究量子力学差不多。”这则评论所论述的议题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的,但作者着眼教育规律,并从百姓的实际出发,显示了时评的引导力量。

  四、要有锋芒又要有能为大家接受

  教育时评的深刻影响力,主要表现在对社会现象的干预程度,对人们思想的引导力度和追求真理的探索深度上。因此,教育时评往往措辞尖锐,有锋芒,不是人云亦云,也不是重复大话套话,而是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而这种独到见解又能给人们以启迪,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2001年10月30日刊发的文汇时评《“研究型课程”没那么简单》,批评了将高中生写论文当成研究型课程的全部和片面夸大学生研究成果的现象。这篇文章是在上海推出这项课程不久刊发的,有一定风险。然而,作者以透彻了解现实和有关部门的初衷为前提,大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指出:开设研究型课程的本意,是提供给学生一个自我发现、自我学习以及和同伴合作切磋的机会。与接受式学习相比,它有着更为鲜明的求知特点。当前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到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而不必急功近利,以写出多少论文作为最终的归宿。

  可贵的是,作者在提出质疑的同时,很有分寸感,写道:“当然,教育行政部门对研究型课程的推进,还是很理智的。他们提出在高中开设‘研究型课程’,在有条件的初中和小学开设‘探究型课程’,在幼儿园则开展‘探索性主题活动’,这些所用字眼的细微变化和规格化,至少说明同样的研究性学习在不同学段应该是有层次的,而且互为衔接,各有侧重。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结合实际,认真加以探索。”这样的把握和写法,让各方能接受,就能使文章产生更积极的意义。这样的时评,最大的特点是有锋芒,在媒体大张旗鼓宣传某种做法的时候,作者勇敢地站出来提出了善意的批评,从表面上看,是在唱“反调”,其实是对形而上学的做法批评,也传播了一种正确看待事物的辩证思维。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酷 图 文 学 音 乐 校 星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子前程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