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我们为班级的安全管理献策;忘不了,优秀班主任感人的爱生故事;忘不了,我们敞开心扉述说面对“弹劾”时的尴尬与酸楚……走过2005,感谢读者的支持和鼓励;期待2006,相信我们的班级会更美,因为——班级是家,建设靠大家。
■ 亮点:“紫禁杯”优秀班主任
“二手班”班主任
本学期开始,不少老师致电编辑部说自己接手了以“问题学生”为主的班级,“二手班”真的那么难管吗?新源里职业高中,接手过很多“二手班”的班主任郑舒文老师与两位学生的对话为我们诠释了师爱的主题——用心铸造灵魂(9月5日第7版)。 郑舒文老师育人核心—— “不管这个班里的学生有多差,只要我接下这个班,他们就是我的学生,我就要尽到教师的责任,要使每个学生从思想到行为发生一个质的改变。” “作为一名班主任,尤其是一名职业学校的班主任,我肩负的是让每一位学生在踏入社会之际,学会怎么做人和做怎样的人,因为,这必将影响着他们整个人生。”
快乐班主任
新学期开学四周后,不少刚上任的新班主任遇到了难题,班主任工作的琐碎和繁杂似乎难以带来快乐,厌倦心理随之产生。带着问题,记者与北京顺义十中全斌老师面对面,发现了这位“快乐班主任”的秘诀——与学生同甘苦(9月26日第5版)。 全斌老师育人核心—— “如果我的工作不能使学生享受到成长的快乐,那我的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如果自己的情绪都不好,怎么能影响到学生,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呢?” “我努力做到: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并模范做到。” “教育是爱的事业,我热爱我的每一个学生,因此信任尊重每一个学生,欣赏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进步,这种爱能像普照大地的阳光那样给每个学生以温暖。”
“非常”班主任
教育的对外开放,让很多外国学生走进中国。在北京,就有这样一些小留学生们组成的国际班、有着这样一群特殊的班主任。北京育才学校高级语文教师濮存慧就是其中的代表,她用自己特殊的经历向我们解读巧当“非常”班主任的奥秘——做好三个“官”(11月14日第7版)。 濮存慧老师育人核心: “外国孩子来到中国,大多数是孤身一人,远离祖国,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可以说举目无亲。这个时候,班主任就要做好他们在中国的‘父母官’。” “站在中国的国土上,身在中国的校园内,小留学生们成了‘异乡人’。因为面对的是外国学生,班主任的肩上就得挑起‘外交官’这个担子,不能有一点闪失。” “留学生的班集体,虽然人数才一二十个,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且他们都很具个性,强调以自我为中心,班主任为此常常要付出更多的心血。中国有句俗话叫‘婆婆嘴,跑断腿’,做国际班学生的班主任,就得做好‘婆婆官’。”
让家长做班主任的“贤内助”
“我以后就问我爸要点钱,做个小买卖,谁还上学呀!”这样的声音大多来自城乡结合部的学生,而他们的这些想法又来自哪里呢?针对家校结合协同教育问题,我们向北京大兴狼垡中学曾国敏老师求解——让家长做班主任的“贤内助”。(12月12日第7版)。 曾国敏老师育人核心—— “城乡结合地区里有些学生家长只顾整天忙于生意,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这个时候除了要教育学生,还要为家长补上转变教育观念的课。” “即使问题生犯错误已经成了习惯,学生都把自己放弃了,班主任也不能放弃。”
■ 焦点:做学生的“精神关怀者”
从“经验型”走向“专业化”
7月13日至17日,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主办的第二期全国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班在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学校国际部举办。班主任专业化,这一班级管理的新理念再次成为与会教师们关注的热点。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班华教授指出,班主任光靠勤奋和尽心不一定能做好,其专业化的核心理念是“班主任是学生的精神关怀者”,组织、教育、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是班主任专业化特有的主要的要求(7月25日第7版)。
入学见面
开学初,许多班主任接手了新班。“第一印象”对班集体的形成至关重要。面对一个新班,班主任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有经验的班主任都有自己独特的做法:为学生劳动、默记学生姓名的点名、游戏开场、偶然被学生点名、教师答“记者”问,第一次见面如同第一次“亲密接触”,这些做法受到了老师们的欢迎(8月29日第7版)。
“神六”引发班会“三步曲”
10月17日凌晨,随着“神六”平安回家,两位航天员聂海胜和费俊龙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当天下午,记者来到了北京人大附中,感受了英雄女儿聂天翔所在班的非常班会。 荣获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的张佳丽老师,先后通过三次班会把学习航天英雄的信念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这就是她巧妙设计的班会“三步曲”:让英雄事迹震撼心灵(10月24日第7版)。
校园安全
11月18日,教育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召开全国中小学安全和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级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尽最大努力,确保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站在校园安全管理一线的班主任们如何把好班级安全这道关呢?本版约请班主任们交流自己的安全管理方法,展示了各自的实招、妙招、巧招、真招,其中的关键词就是——责任(12月5日第7版)。
■ 难点:“专家门诊”开良方
很多老师都领教过“不听话”的孩子,但为什么不拿出点功夫和精力研究一下呢?这是因为老师没有研究的习惯。老师们更习惯于“教育”这些孩子。而所谓“教育”者,批评也。 为解决班主任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我们特别开辟“专家门诊”,邀请北京市教科院基教所研究员王晓春老师前来坐诊,为班主任开良方。《该不该没收耳机》(8月22日)、《养成研究教育的习惯》(10月31日)、等案例分析,深受班主任们的欢迎。 王晓春老师告诉我们—— “批评最多是一种带情绪的管理方式。当你不知道某种事物的真相的时候,批评它,只能进一步掩盖它的真相,而不会使它的真相显现出来。” “没有研究的教育,是盲目的、情绪化的教育,是教师素质提高的最大障碍。”
期待更多的精彩
李凌志(北京市平谷区诚明高级中学):班级版在2005年给了我这个班主任家一般的温馨感。因为它既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答难释疑的“宝典”,也是读者交流管理心得的小天地。我期望这个属于班主任的平台,容量能更大一些,如能扩为两个版就更精彩。 陈树彬(山东邹城兖矿集团第一小学):感谢《现代教育报》给我们班主任提供“班级版”这样丰富的“精神食粮”。希望在2006年,班级版能够多刊发一线教师的班级管理或生活方面的实用性文章,推出“班主任之家”或“班主任心语”这样的栏目,真正体现班级特色,为创建优秀班集体服务! 李建波(河南南阳农业学校):我是职业学校的一名教师,在新的一年里,我希望班级版增加一些针对职业学校班级管理方面的内容。 张金传(内蒙古扎兰屯林业学校):班级版贴近班级实际,很多文章对我们班主任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希望班级版能一如既往地关注一线班主任,多刊登大家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 丁翊春(山东省平阴县实验中学):阅读班级版,我最大的体会是,要想快速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不仅自己要积极动脑,还应该善于向他人取经。希望多刊发一线班主任带班的经验与反思的内容。比如增加“稿海采珠”等栏目,既可以扩大容量,又能弥补版面有限的缺憾。 陈道永 (四川省华蓥市双河二中 ):《应对“早恋”五步曲》、《班主任要学会“指挥”家长》等经验谈给我们许多启发,有利于我们班主任在实践中借鉴。版面中的文章短小精粹,对教师们来说是一大福音,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读长篇大论,况且我们更需要的是实际指导,而不是空洞的理论。 赵娜(河南郑州市金水区沙口路小学):2005年的班级版有很多难忘的事,我更忘不了两个闪光的名字:“紫禁杯”优秀班主任濮存慧老师、坐诊专家王晓春老师,是编辑记者精心的辛勤劳动让我们目睹了名家风采。愿2006年有更多“治班高手”在班级版上为我们传经送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