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招生培训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回归大学本源,让博士招生脱离功利主义泥潭
来源:     2009-10-10 11:58:00
 

最近一段时间来,“潜规则”一词在网络上异常火爆,一会儿这个行业被“潜规则”了,一会儿那个人被潜规则。在众多报料当中,有一则新闻特别吸引众人眼球,中央音乐学院一名70多岁博士生导师与学生发生肉体关系并收受贿赂的丑闻曝光,据各大媒体报道,该教授与学生发生性行为、收受学生10万元贿赂的目的是利用关系帮助学生顺利考取博士,最终因女学生并未如愿上博,担心女生会将此事曝光出来,老教授向校方纪检部门坦白此事。

听到此事,我一点也不觉得奇怪。这三四年来,我的家人、朋友都奔波在考博的第一线,从一座城市到另外一座城市,从一个高校到另外一个大学,对于此类事件、种种情形,耳朵里已经磨出了老茧。但是对于没有经历过考博的人来说,此事也许太过刺激而又觉得新鲜,作为谦谦君子、德高望重、七旬长者的教授为何会做出此事,一时间难以理解,用学生的话说是“不能相信!不敢想象!”。

按理说,博士研究生招生是高校招生中的最高层次的招生,博士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拔尖人才的精英教育,博士学位是国际上公认的最高学位。一国的博士选拔与培养水平,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以及教育、文化、制度、科技等因素的整体反映,是一国教育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早在12、13世纪,学位制度开始建立。到13世纪上半叶,“博士”作为一种学位在欧洲中世纪大学诞生,最初的培养目的是获得教师资格,当时对博士学位获得者的要求是要首先在文学院修习“七艺”,合格者进入专业的医学、神学或法学院学习,期间参加一系列的口试、演讲和辩论,经过相关评议会或本学科全体教师的同意,方可获得博士学位。1810年柏林大学建立,标志着真正近代意义上的大学的诞生,成为后世各国大学的样板。柏林大学以“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为原则,把对知识的批判和对真理的探索当作教师和学生的主要使命,开始建立各类研究所,实施研究生教育,首次产生了由哲学院授予的哲学博士学位,哲学博士的设立标志着现代博士教育的开端。后来,博士培养的目标由传统知识传承者的培养走向科学研究者的培养,接着把发现知识、传播知识和应用知识结合起来,博士教育成了顶尖人才的培养。我国从1983年起开始授予博士学位,经过20多年的发展,博士以每年加倍翻番的速度得到了空前发展,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在这里,首先需要搞清楚是为什么培养博士、培养什么样的博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六条对我国博士培养的目标进行了说明,一是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人的专门知识,二是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三是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我们可以概括为培养具有专业系统知识、较强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人才。也就是说只有具备知识结构、学术能力和创新素养的人才有资格录取为博士研究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到博士的行列中,更不能利用博士招生进行任何形式的交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为什么培养博士、培养什么样的博士,这个问题越来越难以回答了,在许多人的脑海里博士学位是升官发财的砝码,是求职加薪的工具,博士越来越成为了一种荣誉和身份,博士招生也慢慢游离了原始的轨道,开始走向功利主义。

与硕士研究生招生相比,我国博士招生具有自主性强、分散性大等特点,每个学校、每个导师都有一套招生规则。于是乎,在各个招生环节上,各路“神仙”的手法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凡经历过考博的人,都知道其中的乱象与奥妙。“地球人都知道”在博士招生过程中,导师的态度很关键,考什么、怎么考、录取谁,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一位知情人说,博士招生中导师看重的是你能为他带来什么?是权力,是金钱,是资源,还是别的好处!如果什么都没有,那么希望就非常渺茫!这不是吗,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需要什么,考博女还是“比较清楚”的!说起博士招生考试,或者说还没有考试,有的考生已经提前熟悉了考题的基本条目和出题章法。有的学生经过辛辛苦苦的努力,最终还有可能获得个位或者酷似鸭蛋一样的成绩,对于这种怪现象,河北某大学研究生院解释道“导师不喜欢你的观点,你答也是白搭”,北京某大学主管研究生教育的副校长在召开全校导师会议上说,“如果你不想录取这个学生,就直接给个不及格分数,对想录取的学生给分高一点不就完了吗,免得折腾,以防后患。”

凡此种种,不胜列举,笔者只能说,博士招生无法用一个“乱”字能够形容得了,高校功利主义已经大面积蔓延,急功近利,学术浮躁、造假剽窃、教授性丑闻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大学已经失去了社会信任,有人挖苦说,“高校乎?搞笑乎!教育乎?交易乎!”。究其深层原因,还在于大学文化的错化与大学精神的迷失。对大学自身而言,当下最为重要的是需要为大学立“心”,确立大学的精神追求和价值理性。维护知识的尊严和真理的崇高,让大学回归本源,对长驱直入的诱惑和功利设立大学文化“防火墙”,让大学的归大学,让世俗的归世俗!

因此,为了中国大学的未来,不管是在博士招生或是别的大学教育环节,需要全体大学人的呵护与坚守。让功利主义远离大学,让物欲和贪婪与大学无涉。作为教师,需要有一颗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诚心,排除私心杂念,做到以高尚的人格引领时代进步。作为学校及其机构,需要有为学生、为教师服务的理念,给教师和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营造“温暖”的空间。作为国家教育领导部门和教育官员,需要制定客观、公正和符合教育规律的规则,为推动国家的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杏 坛 书 架 关 注 成 长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教育服务
·在好老师和跟谁学之间划上..
·孔令义:书法艺术应在科学..
·山东高青县田横小学女教师..
·广西:3年内将投入60亿元发..
·改革开放30年:八大变化见..
·警惕:五种不正确的家庭教..
·石家庄市直各局深入开展主..
·葫芦岛:特殊的国防教育宣..
·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学生滑..
·利川着力抓好廉洁征兵教育..
更多..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