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的晓晓今年要上幼儿园了,妈妈张女士在给她选择幼儿园时发现一件奇怪的事:公办幼儿园纷纷表示报名早在年初就开始,现在生源已满,而前几年大家挤破头要进的民办双语幼儿园却空额不少。记者调查后发现,原本“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双语幼儿园今年降下门槛招生源。
事例
“公办的”不收,“双语的”抢着要
张女士的女儿晓晓一直是奶奶带,原本没有打算今年上幼儿园,但奶奶上个月突然身体不太好,张女士一家就开始给晓晓找幼儿园了。“我们同事都说我找得太晚了,现在好幼儿园都是挤破头才能上,甚至还要摇号。”果然张女士打电话到离家最近的一所公办省级示范幼儿园询问,招生早在4月就结束了,“幼儿园园长说他们生源早就满了,孩子只能先挂个名,看看明年能不能插中班。”晓晓的爸爸想让女儿上一个可以学英语的幼儿园,在语言能力最强的幼儿期提前接触一门外语。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张女士打通了几家著名双语幼儿园的电话,结果家家抢着要她带孩子去报名。
“宁南的这个双语幼儿园前几年火得不得了,我同事的孩子就是找了人才进去的,交了大几千的赞助费,我原来觉得这样的热门幼儿园肯定也没名额了,没想到却一下子被接受了。”现在张女士已经决定给晓晓在这个幼儿园报名,“他们不收赞助费,每月交568元,包括保育费和一餐两点的伙食费,每个班20人左右。”
调查
收费降低,灵活招生
记者走访后发现,南京前几年新兴的小哈佛、小牛津、诺贝尔等民办双语幼儿园今年都悄悄自降门槛争生源。例如小哈佛刚开始办学时是收取2400元赞助费,每月350元学杂费和保育费,算下来,一年孩子在幼儿园的花费将近8000元,如果从小托班上起,等孩子离开幼儿园,家长至少要投资三万至四万元。但今年的情况是这些幼儿园全部取消了高额赞助费,采取按月收费方式,日托每生每月不超过900元,全托每生每月不超过1200元。
除了收费降低,双语幼儿园招生也比较灵活。如从1岁就可以招生,没有寒暑假,每个班至多招收20名学生。而公办园一般都是从3岁招生,一个班最多的有近40个学生,教师的寒暑假不能少,虽然有困难班,但是并不进行正常的教学。
原因分析
取消赞助费孩子更易上公办
原本不愁生源的双语幼儿园为何自降门槛?记者了解到,去年9月的新政规定所有幼儿园取消赞助费,改为每月按照幼儿园的消费成本向学生收费,这一政策直接造成热点公办幼儿园收费降低。例如往年一所热门省级示范园每年收取每位学生择校费5000到7000元甚至更多,加上学生每月交纳的伙食费等费用,每年收费万元以上。新政策后,每月只能收取学生各类消费成本费用580元左右,每年收费减少接近一半。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原本双语幼儿园最大的生源来自那些挤不进好的公办幼儿园的孩子,现在好的公办幼儿园门槛低了,更多孩子有了进这些幼儿园的机会,双语幼儿园当然也要自降身价。”
家长对早教日益理性
家长对早教的日趋冷静也是双语幼儿园渐冷的一大原因。前两年的出国热导致双语幼儿园一出现就大热,但一些孩子上了双语幼儿园出现了不适应的状况,甚至又转回了普通幼儿园。“在早期教育时期就给孩子定向发展,对幼儿的发展是不利的。幼儿的教育应该关注身体健康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许多家长现在已经不再去追逐什么艺术班、双语班,在幼儿园基本质量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主要选择就近和相对就近入园。
英语教师流动频繁
“师资不稳定,孩子小班时的那个英语老师挺好的,中班时换了一个,我家宝宝就不喜欢了。”记者了解到,师资不稳定、流动性大也导致一些双语幼儿园生源流失。现在很多公办幼儿园已经越来越注重特色办园,虽然没有打出双语的招牌,但也配备专门的英语老师从小班开始就给孩子进行英语教育,而且公办幼儿园师资力量比较强,建园时间长,通常具备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学氛围,收费却比私立幼儿园低。与之相比,民办双语幼儿园教师流动性大,一些好的老师有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就会随时辞职。同时很多家长还是考虑到更长远的教育投资,将经济收入合理地分配,虽然孩子启蒙受教阶段对外语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很好,但毕竟幼儿园只是教育的开始,成本还是一个重要因素。
专家建议
孩子过早接触外语教育未必好
记者采访中发现,很多教育专家并不赞成孩子过早接触外语教育。首先双语幼儿园很难为孩子长时间提供完全的语言环境,儿童回家后,除非父母继续与其用外语交流情感,一般而言,他们的语言水平较难得以巩固和提高。其次,孩子过早进行两种语言的灌输容易出现思维混乱,因为语言与思维关系密切。另外,一些双语幼儿园的教师本身水平有限,甚至口语相当不标准,孩子在语言能力最强的时候学会不标准的语音,今后都很难矫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