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年产值1亿多元的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从洛阳迁往天津,引发洛阳人才技术流失之痛。
中隧设计院在洛阳意义何在?一是总部经济的现实生产力,年产值1个亿,二是潜在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央部门所属科研单位共有376家,洛阳市拥有13家。这些单位都是所在领域的佼佼者。不难想象,整合好这些科研单位,将会极大推动本地区经济社会大发展。三是客商标本。虽然13家科研单位进驻洛阳已久,但其特性是中直单位,是客人身份。客人在这个地区的待遇如何,通过中隧设计院可见一斑。
然而,中隧设计院却迁往了天津。外迁的原因,一是天津的市场比洛阳大,二是天津的环境比洛阳好,三是洛阳在经济活动中不诚信,由于种种原因,中隧设计院承建的洛阳九都路等不少项目数年来工程款一直未能到位。四是地方改善硬环境力度不够,中铁隧道集团和中隧设计院自1978年成立后,一直没有通向市区的公交车,出行很不方便。
在市场经济的“洼地效应”下,科技、人才等要素自由流通,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我们也相信,洛阳在招商引资中,一定造出自己的“洼地”。但是,中隧设计院外迁表明,洛阳一边造“洼地”招商,一边却筑“壁垒”凉商。费解之余,只能以幼稚叹之。
一边造“洼地”招商,一边却筑“壁垒”凉商,可以说是思想不解放的标本。一边造“洼地”招商,一边却筑“壁垒”凉商,也绝不是洛阳独有的现象。不说大有人在,也可以说见怪不怪。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是妄自尊大的思想。对类似“中隧设计院”非本土直属单位,一些地方政府管不了人,管不了财,但却总要显示自己的权威。通俗的一句话就是“走的路是我的”。“中隧设计院”的外迁,就有路的原因。
二是舍我求谁的思想。对非本土直属单位,一些地方政府认为,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愁你不来。既来之,妄跑之,舍我求谁?
三是鼠目寸光的思想,只看到了包袱,看不到优势。尤其是对一些非本土三线企业。改革、人员安置、环境改造等等。孰不想,如果把这些三线企业当作本土的机构和民众对待,难道我们还有懈怠的理由吗?而且,犹如“中隧设计院”一样,这些非本土三线企业既具有现实的生产力,又具有潜在的生产力,整合好优良资源,岂不比招商引资来的更快,上的更好?
四是重外轻内的思想。一些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中,侧重于两眼向外找项目,忽略了向内挖潜激活力。尤其是在对本土资本、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培育、扶持上,存在“低国民待遇”现象。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中隧设计院”外迁已经引起了有关地方官员的觉悟。孔子说:近者悦,远者来。我们希望孔老先生的这种理念深深扎根到各地官员的执政理念中去,深深扎根到发展经济和管理社会事务中去,以开放兼容的思想推动促进经济社会繁荣昌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