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见过神童?吉林长春有个小朋友,今年4岁,人送绰号小神童!@来认识认识他,看看他都有什么本事! (刘金圃: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他叫刘金圃,今年4岁了,和其他同龄的小朋友一样,小金圃很淘气,短短一会的功夫,他是东跑跑西跳跳,一刻也不得闲。但是,与同龄的小朋友不一样的是,年仅4岁,他这知识啊,可都学杂啦! (刘金圃:垂绥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听听,这唐诗在小金圃的嘴里,那是倒背如流啊,小金圃的妈妈说,光汉字他就认识了超过2500多个,不仅如此,4岁的他还学会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唐诗100首那也是张口就来,而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四大名著他就看过了仨,见过小金圃的人都称他为小神童。 (刘金圃妈妈 孙晓杰:他这差别太大了,他的同龄孩子我接触的有5、6个小朋友,10以内的都不会,有的5以内的都不会,识字的话也就像他妈妈说的30个左右,有的也就会100来个。) 孙女士说,孩子的认知能力非常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比一般孩子要快很多。不过既然叫神童,那可就是万中出一的人才啊!莫非他从小就有什么过人之处? (小金圃妈妈 孙晓杰:因为这方面都是从小潜移默化,得教他,从他不会说话的时候就让他听。) 原来从很小的时候,孙女士就开始了对小金圃的培养,怪不得孩子这么聪明,而小金圃飞速的进步,也给孙女士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小金圃妈妈 孙晓杰:比如有一次去南湖,他口渴了,就买矿泉水,边喝边吟诗,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当时可感动了,他会活学活用) 好一个聪明的孩子啊!这让当父母的得多高兴啊!孙女士说,其实每个孩子都很聪明,而关键就是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由于她很早便开始了对孩子能力的培养,因此孩子现在掌握的知识已经达到了小学二、三年级的水平。然而高起点就要有高要求,对于小金圃的未来,父母也是寄予了厚望。孙女士说,孩子现在已有的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同龄的孩子,因此她打算让孩子直接跳级。 (小金圃妈妈 孙晓杰:他现在的语文已经达到4、5年级的水平了,数学2年级水平,上小学2年纪没必要了,浪费时间。打算让他7岁上初中,10岁上高中,13岁上大学) 心理咨询专家告诉我们,很多百姓认为只要孩子学东西快那就是神童,实际上不见得,专家认为,所谓的神童,只是他学习的方式,和接受事物的能力方面比一般同龄的孩子要强,或者要早。 (长春市心理医院首席专家 郑晓华教授:神童呢,我觉得不应该当成神来看,无非是他的学习方式比较得当,我们一定不能否认,人呢是通过学习来(获得知识)的,应该说是学而知之,而不是生来就具备的。) 孩子在接受家长早期教育的时候,有的孩子表现为接受能力比较强,也就是所说的聪明,遇到什么新事物一学就会,而往往有些家长并不清楚孩子是机械性的记忆还是形象记忆,因此,盲目的将孩子往神童的方向培养,迫使孩子在他所在的年龄段接受一些超出他能力的教育,比如盲目的跳级,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没有好处的。因为这孩子的成长啊也需要过程,而每个过程都会是经验和能力的累积,盲目的跳级不但在智力上给孩子造成压力,对身心的发展也是有碍的。 (长春市心理医院首席专家 郑晓华教授:在孩子这个阶段,还是应该和同龄孩子为伍,和同龄孩子从事一部分社会性的接触,我觉得这才是一个正常孩子的发展趋向。) 实际上,许多天才在学校表现得非常愚钝,但在某一方面他却是无可比拟的,不能靠一两次测验就轻率地给宝宝定义为神童或低能。其实每个儿童的成长,是与其生存环境、家庭、社会及其个人的天赋、心智、性格甚至脾气等方面的不同而有着各自的差异。家长们不要揠苗助长,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