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况一:当孩子做错了的时候
状况解析:孩子是在不断犯错中成长起来的,有的时候,孩子犯的错不是有心的,而是因为其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不足而造成的,成人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为了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及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可以在批评之前或者之后给孩子设一个“台阶”,以此来维护孩子的自尊心,转移孩子不良的情绪。
案例分析:
案例一 玩水
轩轩喜欢玩水,还特别喜欢用杯子接饮水机里面的水来玩,这会儿他趁妈妈不注意,把水接了一杯又一杯,还把水洒得满地都是,这时妈妈过来了……
幼儿心理分析
幼儿好奇心强,对于会动的,能发出声音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喜欢玩水又是孩子的天性,饮水机用手一按就能流出水来,让孩子觉得很有趣,所以小孩子都喜欢在饮水机里面倒水。如果家长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给孩子提供了玩水的机会,孩子自然就不会再玩“饮水机”里面的水了。
方法运用
妈妈看到轩轩浪费水很不高兴,但是她并没有立即直接批评轩轩,而是大声地问轩轩:“这水是你给妈妈准备的吗?宝宝真懂事,知道体贴妈妈了,不过妈妈喝一杯就够了,你倒了这么多杯是给谁喝的?哎呀,这些水浪费了真可惜,我们赶快把地打扫干净吧,如果让那些缺水地方的人知道我们这么不珍惜水,他们会很伤心,很生气的。”(可以借机给宝宝讲一些有关“缺水”的故事)
“你是不是觉得这个饮水机很好玩,用手轻轻一按就有水流出来,你很想知道为什么,是吗?宝宝喜欢观察,很好,等爸爸回来你们一起“研究研究”,说不定你们可以自己制作一台饮水机呢?以后自己一个人不要跟饮水机“玩”,不小心按出热水会烫伤的。”
为了满足孩子爱玩水的天性,家长可以多提供一些玩水的玩具,还可以跟孩子利用简单的原理做一些有关“水”的小实验。
知心话语
孩子越小好奇心越强,在探索中犯错也是在所难免的,成人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最好先给一个“台阶”,然后再借助发生的这个事件对孩子进行相关的教育和引导。
案例二 我生气了
妈妈带皮皮到丫丫家里玩,刚开始两个小伙伴很友好,过了没多久,两个孩子就发生了“战争”,结果皮皮把丫丫打哭了,妈妈赶紧把皮皮带回家并严肃地批评了他,皮皮很不开心,一个人躲在房间里生闷气。
幼儿心理分析
幼儿期是社会性萌芽时期,开始喜欢伙伴和团体的游戏活动,同时心理发展又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并且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所以孩子之间便会经常发生“战争”。
孩子打架受到批评以后,他虽然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是他并不敢确定大家是否原谅了他,为了维持自尊,他一般都会跟成人僵持一段时间,等他发现他的行为已经被原谅或者“遗忘”了,孩子的心情才会彻底释然。
方法运用
孩子犯了错误,有时需要严肃的批评,受到批评有情绪也是正常的。孩子年龄虽然小,但也是有自尊心的,这时,家长要适时地给孩子一个“台阶”, 如:皮皮妈妈可以对他说:“快来看,电视里在播你喜欢的动画片呢!”或者“丫丫刚才打电话来了,她已经原谅你了,你还愿意跟她做好朋友吗?那以后可不能再打她了,只要你改正缺点,妈妈一样喜欢你。我们一起给她回个电话吧!”
一般情况下,孩子都会欣然接受这个“台阶”让自己下台。
知心话语
在批评完孩子之后,适当给一个台阶,一方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另一方面还能缓解不良的情绪,这是教育者需要掌握的教育艺术。
温馨提醒
“借梯而下法”一般运用在批评孩子之前或者之后,如果在批评之后运用,要注意掌握时间的分寸,不能批评之后立即给“台阶”,而是要等孩子冷静、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再给以台阶。
状况二:当宝宝向你撒娇耍赖时
状况解析:当孩子用不当的方式表达自己意愿的时候,成人明明知道孩子的需求,却有意装糊涂,表示不理解、不明白,并适时地向幼儿发问,引导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
案例分析:
案例一 听不懂
喜喜看到楼下有许多小朋友在玩,她也想去,于是就带着哭腔含糊不清地跟妈妈说:“妈妈,我想出去玩,我要你带我出去玩。”妈妈开始没听清楚宝宝在说什么,仔细分辨才听明白了宝宝的话。妈妈对宝宝这种耍赖撒娇的说话方式很不喜欢,批评了很多次,收效不大。
方法运用
每当遇到宝宝不好好说话的时候,家长都可以采用明知故问的方法应对,这个时候即使是听懂了孩子的意思,也装作听不懂,故意反问宝宝:“你在说什么呀?我听不懂,你再说一遍。”如果宝宝还是哭着说话,家长可以继续发问:“你的话我听不清楚,有话好好说,哭着说话我怎么能听得懂呢?”
直到孩子用很清晰的语言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了,家长才装作恍然大悟地说:“喔,原来你是这个意思呀,这样说话妈妈喜欢,以后不要边哭边说话了,好吗?”
知心话语
孩子在父母面前,有时难免会撒娇或者耍赖,家长不能一味迁就,要让孩子学会用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
案例二 不说话
小宝已经快两岁了,不太愿意说话,总是用表情、动作或者哭声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你看,他现在想吃饼干,就用手一指饼干盒,妈妈赶紧把饼干递给他,吃完饼干想出去玩,他就指指门外,妈妈事情没做完不能马上带他去,他就大哭起来,妈妈只好依了他。妈妈发现小宝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比同年龄的孩子差,很着急。
方法运用
小宝的妈妈可以故意装作不知道孩子的需求,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你想做什么?我不知道,用小嘴巴说出来,妈妈才知道。”“你想要什么?这是什么?你叫不出它的名字,它会生气的。”“宝宝的小嘴巴很能干,会吃饭、能说话,妈妈可喜欢听你说话的声音了。”
小宝不愿意说话,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及同龄孩子,与家长没有给宝宝创造良好的说话环境和语言表达的机会大有关系。当孩子有需求的时候,家长没有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而是通过孩子的动作、表情领悟到之后立即给予了满足,如:想达到目的一哭就可以得到满足;想要的东西用手一指马上递到手里;想说的话还没出口,成人就已经代替回答,孩子不用说话就能满足所有的欲望,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开口说话了。很多语言发展滞后的孩子都是因为家长轻易满足、引导不当造成的。
知心话语
幼儿阶段是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在这个时期家长应该多跟孩子说话、讲故事,多引导孩子说话,千万不要自作聪明,剥夺孩子语言表达和锻炼的机会。
温馨提醒
运用“明知故问”法的时候,成人反问幼儿时的态度一定要表现得温和、诚恳,不留“表演”的痕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