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发布的《中国家庭育儿方式研究报告》显示,在孩子0至6岁阶段,我国家庭月均育儿支出约占家庭总收入的20%;而在我国中小城市,把一个孩子从出生养大到6岁,平均花费为6至7万元。记者随机调查发现,超过8成的汕头被访者认为汕头的育儿成本正在飞速上涨;而“80后”的年轻爸妈则表示,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该花的钱还是要花。
分娩前各项开销已超万元
1982年出生的准妈妈小孙月底就要分娩了,在她家卧室的一个大衣柜里,记者看见,里面堆满了毛毯、小孩衣服、纸尿裤、婴幼儿护肤品等琳琅满目的一大堆产后必用品。小孙颇为无奈的告诉记者,过去可能是孩子出生后才开始花钱如流水,现在怀孕前几个月,钱就开始哗哗往外流了。比如,生孩子之前就要开始做各种检查,验血、产前体检、两周一次的孕期保健、B超等,然后根据医生的建议补这补那,叶酸、钙铁锌、DHA等等,全是新名词。朋友推荐她吃一种名牌的维生素,说有助于孩子身心发育,每次一买就是好几百元,前后买了五六次,整个孕期280天下来,光这一项就是一笔不小的花费。还有孕妇服、防辐射服、买育儿书、光盘等的消费也花了不少。粗略一算,产前各项开销高达上万元。
精打细算应付成本上涨
“以前不敢生结果现在更后悔了,早知道如今养个孩子这么贵还不如早几年生呢!”正在家里坐月子的李小姐对着记者大吐“苦水”。结婚三年的她以前只想着先享受一下二人世界再来计划生孩子,没想到“计划跟不上变化”,物价年年上涨,育儿成本也水涨船高。“现在只能靠精打细算过日子了。”李小姐如是说。李小姐向记者盘算着下来的开支:孩子出生后不仅衣食住行的花费比过去增加了很多,就连教育费用也被早早列入了预算。在孩子出生二十多天后,周围的朋友就告诉她要赶紧带孩子去游泳,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开发情商。一周两次,每次45元。这期间,还有每周一次的右脑开发课,每次课也得80元。还有请保姆的费用,如今的保姆费用水涨船高,每月1800元还得加红包。面对种种开销,李小姐认为该花的还是得花。为了尽量节省开支,李小姐想尽了各种方法,比如在家里囤点儿必用品,团购或者上网淘点二手货,比如婴儿车、玩具等。
早期教育不一定非要花多钱
从事幼教工作多年的李老师指出,“80后”的爸爸妈妈们在育儿上的确最舍得花钱,不惜重金让孩子上“亲子班”、“特长班”等,尤其喜欢让孩子学习自己小时候想学却没条件学的东西。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是件好事,但是不能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孩子的童年应该是自由、快乐的。在早期教育中,还是家长的身体力行最有教育效果,是处于模仿阶段的孩子最好的模范。不一定非要花很多钱,才能达到教育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