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里,幼儿园门口,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是爷爷奶奶在陪孩子玩,接送孩子上学放学,隔代情,隔代亲,让不少的小孩子在父母和爷爷奶奶面前呈现不同的自己,现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独子,父辈通过打拼在城市落了脚,为了孝敬父母把农村的爹娘接到城市里享福,顺带的孩子就交给了家里的爹娘。这也造就了不少的孩子的双重性格。
最近看到一个帖子是以为母亲的倾诉,那位妈妈的孩子今年才4岁,孩子跟着妈妈时是个懂事又礼貌的孩子。只要妈妈带她出去,碰见人都会叫,看见小朋友都会友好地打招呼,和小朋友同时看见喜欢的东西都会让给别人,每当这样妈妈就会顺势夸奖她并给她奖励东西。
某天,妈妈提前下班,还没走到门口就看见孩子在跟隔壁的另外一个孩子抢东西,而孩子的奶奶居然还在旁边起哄:“喜欢就抢过来,人在外面就是得厉害,别人才能不欺负你!”孩子有奶奶的撑腰,抢得更起劲,还说:“我喜欢的你就不能要。”而当孩子扭头看到妈妈,竟然马上就把手上的东西放了,说:“妈妈,他喜欢我就给她,不跟她抢。”
妈跟奶奶,毕竟是两代人,他们在教育上无论是观念还是手法都必定是有差异的。这样以来,孩子无形中就在接受着一种双重标准的教育。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经济基础,不少妈妈都选择事业,这样也无可厚非,而且其中还掺杂着中国自古以来最难调解的婆媳关系,这更使得解决这样个问题更加困难。
发现教育上的争端应该以孩子为主,最好是作为父亲能在中间起到调和的作用,避免婆媳问题的同时,也可以解决了孩子的教育问题。那么沟通就显得尤其重要,两代人能够很好的沟通,在孩子的教育上到达一致是最好的方法,然而解决问题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往往成功的概率都是极其低的。这样就要从问题的源头来解决了——教育老人!为什么这样说?老人与社会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脱轨,思想上多少都受到一些影响,作为中间一辈的我们就有义务让他们和这个社会接轨,毕竟给老人讲一些道理会比小孩简单。老人懂了问题也就解决了。
最不想看到的就是老人顽固不化,这时候作为我们这一代人就要多抽时间老陪孩子和老人,说的通俗点就是我们带着他们看世界,尽量多抽时间,也许什么都不用做,周围的气氛就能影响他们的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