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村苗寨里有了幼儿园,是韩国人捐资办的,不仅学龄前的娃娃有人看管,连没上过学的大龄苗族女孩也读上了书。”8月下旬,在省级一类贫困乡的纳雍县锅圈岩乡,乡干部们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这一“新闻”。
越野车在坎坷崎岖的通村公路上颠簸了好一阵子,我们下车后又走了大约20分钟的山路,一幢贴着白瓷砖的水泥平房在周围茅草房的包围中,以“豪华”的气派冲入眼帘,朗朗的书声和咿哑学语声钻进了耳鼓。
村支书杨明光向记者讲述了这个苗家山寨的“奇遇”———
2005年4月,中山苗寨迎来了一位客人,他就是现年64岁的美籍南韩人金民豪先生。金先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了一家面包店,当与中国朋友交流闲谈时知道在中国西部的纳雍县有一个叫中山村的地方,聚居着苗族同胞,孩子们因大人外出劳作无人照看,被关在家里。有的10多岁还未上学读书,连汉语都不会讲的情况后,金先生带着好奇,不辞辛劳地来到了这个偏僻的小山村。看到了这里的一切,他决定由自己出资,为孩子们免费办一所幼儿园。这一想法告诉苗胞们后,大家都很感动。苗族兄弟杨忠国主动提出用他家刚修好的新房办幼儿园,全家搬回原来的破旧房子里住,不收一分钱的房租。去年底,这个大山里的幼儿园正式招生开班。目前,该幼儿园共有学生95名,幼儿园每月开支在6000元左右,请了4个教师,每个老师月工资200元,费用全是金先生提供。
无巧不成书,我们来的时候,正好见到金先生。这位韩国朋友告诉我们,其实他并不富有,也不是什么大老板,自己的零用钱都是儿女给的,只在哈尔滨市开了一家面包店,因为实地看到这些苗家孩子们的生活状况后,想到自己的孙子孙女们生活在那么好的环境里,就想帮帮这些孩子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