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培养儿童独立能力不能仅靠物质手段
“从9月1日开始,我要一个人睡了”,即将升入黄浦区一中心小学的小明和父母交涉2个月后终于妥协。据悉,不少家长趁孩子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的契机,劝孩子和父母分床睡。但为了打造一个让孩子喜爱的温馨小屋,有的家长不惜代价,甚至花几千元购买玩具和床上用品。专家认为,分床睡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能力,但家长应更关注于培养孩子的独立
意识,不要一味以物质诱惑达到分床目的。
温馨小屋花费数千元
昨天下午,和父母谈判了两个月的小明终于同意分床,和父母来到某家居广场选购床上用品。家长张先生说,想到孩子要上小学了,还是和父母住在一个房间,不像“小男子汉”,所以他提出让孩子和父母分床睡,结果遭到了小明的强烈反对。两个月的暑假里,张先生“软硬兼施”,最后小明终于答应,但条件是要按照自己的要求布置房间,还列出一张玩具清单作为交换条件。张先生算了算,买玩具、床上四件套、单人床共要花费3000多元。记者看到,这张玩具清单上一大半项目都已勾去。为了达到分床目的,张先生最终决定一一满足儿子的要求。
记者随后走访了宜家、儿童用品商店、月星家具等商家,发现儿童床上用品大多价格不菲,但销售火爆。一套印有小狮子“辛巴”图案的单人四件套就要500多元,一张小单人床更是标价上千,但大多家长拗不过孩子只好买下。店员林小姐说,每年到快开学的时候,单人小床是商店的主打产品,不打折营业额也会上升一倍。“小孩子特别关注床的样式、床单的图案,如果跟他们喜欢的卡通人物有关,再贵父母也会买。”很多原来专做家具、床上用品的公司又新增了配套玩具销售,基本上买四件套的家长都会再买一些玩具。分床睡是孩子成长“分水岭”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杨小微教授认为,分床睡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这种独立意识在生活、学习中都会体现出来。
杨小微说,孩子有没有和父母分床睡,在小学里体现得十分明显。没有分床的孩子往往内向、怯懦,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求助于父母。他们生活中不太会照顾自己,学习上也相对被动,孩子容易出现“长不大”的情况,这样的情况甚至可能延续到中学。现在的教育十分讲求创新能力,独立意识是创新的基础,需要从小培养。
黄浦区一中心小学的课外活动老师竺萍说,现在大多数孩子上小学已经和父母分床睡了,还有少数没有分床睡的,一旦被同学知道,就会被嘲笑,在同学中抬不起头,甚至会造成自卑的心理。让孩子明白独立的道理“我们也想和孩子分床睡,可是孩子不愿意怎么办?”一个7岁孩子的家长李女士在网上发帖求助。李女士说,孩子5岁的时候她就提出分床睡,但孩子又哭又闹,晚上睡到一半又跑回父母床上,让她哭笑不得,只好作罢,分床之事一拖再拖。不少家长也有同样的烦恼。
为此,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叶斌说,对于孩子来说,和父母分床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长分水岭”,从心理学角度看,支持孩子在3岁以后就和父母分床睡,但国内的很多家庭并未做到。在幼儿园升小学阶段分床是赶上了“末班车”,家长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时期。孩子脱离父母的怀抱,一定会有抵触心理,哭闹很正常,家长不必轻易放弃。
叶斌认为,给孩子购买最好的床上用品、玩具作为“诱饵”自然是个不错的缓兵之计,但也要有度,不能助长孩子和父母“做交易”的心理。家长更要让孩子明白独立的重要性,叶斌建议家长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以小动物等为喻,让孩子明确独立的道理,“这是一个长期的熏陶过程,对孩子要慢慢开导。”
同时,家长应关心孩子不想一个人睡会不会还有别的理由,如怕黑等,这些方面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作为缓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