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心理素质欠佳
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过去一直生活在比较顺利的环境里,缺乏挫折磨练和生活经验,因而,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心理承受力和环境适应力低下,心理素质不佳的情况比较突出。
(1)意志薄弱。大学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需要学生有高度的自觉性和自制力,以及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即要有坚强的意志。然而,现实中不少大学生自感缺乏意志力,自制能力弱,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无法安心学习。一些同学学习时常常心不在焉,明知要好好学习,可就是克制不了自己好玩的冲动。
另有些同学则表现为经不起挫折,害怕困难和失败。由于大学学习在广度、深度和难度上都较中学为过,因而许多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有些同学在困难面前不是开动脑筋,积极想法克服,而是消极懈怠,知难而退,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学习兴趣和信心。一些同学由此陷入忧学、恐学、厌学的境地,个别同学甚至因为一门功课不及格而一蹶不振。
(2)情绪自控力差。青年期的大学生情绪正处于“疾风暴雨”时期,是情绪活动最丰富、最复杂、最多变的时期。他们喜怒起伏很大。这种情绪的起伏,一方面与生理原因有关,即这一年龄阶段人的内分泌系统功能发生急剧改变,机体发育出现不均衡。从而使情绪出现不协调。而更主要的是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自尊与自卑的矛盾、理解与现实的矛盾、感情与理智的矛盾、需求与满足的矛盾、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冲突使得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常处于一种情绪的波涛中。
心理卫生学的研究认为,情绪可以影响和调节认知和行为。心境良好时,对人对事的感知显得较光明美好,学习工作的思路开阔、思维灵活、效率较高,而且乐于行动;反之,情绪低落、抑郁、悲观时,则万念俱灰,萎靡不振,缺乏行动的欲望,思维迟缓,注意力难以集中,工作和学习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发生错误。由于大学生的情绪波动性大,自控能力弱,因而他们的学习状况易呈现波动性,如有时候很想读书,有时则见书本就头疼。如果在考试前遭到不良情绪的影响,则会直接影响考试成绩。
(3)个性缺陷。影响大学生学习的主要个性缺陷是缺乏独立的、自主的、创造的个性,表现为依赖心强,循规蹈矩,保守退缩。有的学生从小娇生惯养,在父母的宠爱和老师的庇护下,养成了强烈的依赖性,学习上重记忆轻理解、重接受轻创造。进入大学后,新的生活环境、新的学习任务要求同学们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自主自觉、开拓创新的精神。这使一些在灌输式、保护式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感到很不适应,从而给大学学习带来了困难。
此外,一些学生的粗心、急躁、骄傲、嫉妒等个性品质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4)社交心理障碍。对于离开家庭,生活在集体环境中的大学生来说,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有些学生由于胆怯、敏感、自卑、孤僻、封闭、害羞、自傲、猜疑、敌意等心理障碍,或者社交意识薄弱、社交能力较差,而难以与周围的同学搞好关系,甚至常常陷入僵局。这种人际关系的不适,除了影响交往外,还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和学习。比如,有的学生只要身边有人就无法安心看书;有的学生身边有异性同学就听不进课;有的学生因计较某人的一句话或一件事而难以集中精力;有的只要一看到与自己有矛盾的同学在场就情绪恶化,什么事也干不了。这些情况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是常常可以发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