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18年成长日记蕴藏“家教良策”
|
来源:星辰在线 2007-1-24 9:07:00 |
|
今年53岁的王丽华是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分院院长,女儿苏晨今年23岁,在日本公派留学。1983年,在怀女儿6个月的时候,喜欢创作的王丽华萌生记录女儿成长经历的想法。18年来,一本厚厚的日记记载了她对孩子的爱和希望,也蕴藏着许多教子高招。 王丽华告诉记者,幼儿时期的教育很重要,底子打好了,孩子长大后就会很少让家人操心了。由于工作忙,带孩子的事就落到了孩子姥姥身上。年轻时念过私塾的姥姥,一有空就教外孙女背四书五经,增强外孙女的记忆力。王丽华下班后,由于常常要写材料,赶上女儿在身边,就叫女儿帮忙查字,渐渐地女儿认识了不少字。而女儿的姨妈和舅舅们也常常给她买书看,时间一长,女儿学到了不少知识。女儿上学后,王丽华在学习上从不给女儿增加负担,但女儿学习自觉,还养成了回家后把上课笔记重新整理的好习惯,做到所学东西能“举一反三”。 现在,很多孩子对父母重复的“口头教育”从不放在心上。但王丽华讲了这样一件事:她在家做凉菜时,总喜欢放些醋,可丈夫和女儿都不喜欢吃,她就常唠叨吃醋的好处,可父女俩不但不吃,还因为吃醋常跟她拌嘴。一次,家里又因为吃醋搞得饭都没吃好。后来,王丽华觉得女儿已有了思想,应该好好和她谈一次。第二天,王丽华和女儿谈了30多分钟,这一次女儿听得非常认真。第二天晚上,王丽华又拌了凉菜,征求意见时,女儿主动要求:“妈,放点儿醋吧,爸爸也能吃。”这话一说,果然爸爸也同意放醋了。这件小事让王丽华明白了交谈的重要性。在女儿上中学时,一家三口还经常在一起玩游戏,如踢毽子等。王丽华说,如今很多孩子沉迷于网吧,就是因为从小缺乏广泛的兴趣,如果多玩些健康的游戏,绝不会有这样的事发生。 王丽华说,本想在女儿18岁生日时把日记送给她,可女儿在上初二时无意中发现了妈妈写的日记,她看后感动得哭了。后来,女儿在一篇散文中写道:“我是看了妈妈的日记才更快成熟起来的。”为了把这本关于女儿成长的日记尽快出版,王丽华费尽了周折,但皆因囊中羞涩而耽搁五年。2006年,王丽华自费2.4万元出版了这本《当妈妈的快乐》,书中的图片和绘画都是出自她和女儿之手。 今年元旦,苏晨回家度假,当她手捧妈妈送给她的这本书时,母女俩情不自禁留下了眼泪。苏晨含着眼泪说道:“每每捧读此书,我都热泪盈眶,妈妈给了我18年珍贵而清晰的记忆!有了这本书,无论走到哪里,我都感觉妈妈与我形影相随。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会倍加努力。” 记者 王兰 |
|
■相关链接
|
 |
|
|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