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资讯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当文学遇上剧场
来源:     2007-7-5 17:16:00
 
  老实讲,经过多次切身教训,每次看见内地推出商业性质浓厚的大制作,或是标榜自己是经典精品的舞台演出,总会在内心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博大精深的泱泱中华文化,如今居然落得如此景况,内中原由,实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反思。不过,这次在上海滩遇见的《兄弟》,却给我带来眼前一亮。

  《兄弟》是中国著名作家余华沉寂十年后推出的长篇文学作品,也在内地文学界引起了不少争议。这次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演的同名话剧,是由内地资深导演熊源伟执导,李容、洪靖慧改编,内地影视明星徐峥领衔主演的舞台剧版本。读过《兄弟》的人都知道,这部五十万字的作品时间跨度近半个世纪,经历了中国两个截然不同的年代,而且出场人物繁多,故事情节错综复杂。

  因此,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导演和编剧如何将如此庞大的故事浓缩在短短数小时的剧场舞台上呈现?或许这正是改编这部长篇的尴尬之处:既要照顾没有看过小说的观众,在情节上不能有太多跳跃与省略;又希望熟悉小说的读者还能从中找出新鲜感。

  从演出来看,编剧和导演的选择是将整个故事剖开,选取其中的部分关键横切面,看起来这似乎是将这部长篇巨著改编成两个多小时舞台剧的唯一选择。好在演出不同场景的切换尚算流畅,虽然一些取舍也让原小说的部分情节、人物被迫消失,而整个故事的转变发展也被迫陡然加快了好几拍的节奏。

  虽然主创者们尽力寻找叙事和戏剧性两者间的平衡,但我设想:如果大胆跳出小说的先设限制,截取一段仔细做文章,会不会比鲸呑整部作品更能细致地建造出一个舞台剧版本的好故事呢?但是,无论如何,此演出已相当出色,尤其是在今天的中国舞台上,除了不断翻炒几十年前的经典作品之外,对希望看见具备新时代中国风格作品的观众来说,更算得上是一份意外的惊喜。

  浸透整个作品的,仍是余华小说里营造出的荒诞不经的世界,舞台上影射当下中国社会之光怪陆离的部分,比起文字更让人忍俊不禁。当然,这也很大程度上依靠了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的主角:扮演“李光头”的徐峥的出色表现。

  而从文学作品走向大银幕、剧场舞台,似乎是当前全球到处可见的大势所趋,或许这亦因为“剧本荒”已经变成全球性问题。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是现今创意产业更加“立体化”的发展。不可否认,这种跨媒体的创演,对于戏剧和文学,都可以变成双赢局面。不知道这些外地文学人和戏剧人的合作经验,对澳门来讲,又可有値得学习和借鉴之处? (摘自《澳门日报》;李尔)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酷 图 文 学 音 乐 校 星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子前程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