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资讯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黑暗之极处的光明——《野草》的艺术感染力
来源:     2007-7-4 15:19:00
 

       鲁迅曾对朋友说过,他的哲学全在《野草》里。不论其语言多么拗口,不论其所写的内容多么荒诞奇特,要表达的意思又是多么的艰深晦涩,《野草》都是通往鲁迅内心的一曲幽径——鲁迅把自己活生生的解剖,血淋淋的呈现在众人面前。通过《野草》,现在的我们才得以知道如此受人景仰的鲁迅先生,也曾经有过内心的迷茫与惨痛的挣扎,这对现在几乎把“迷茫”、“郁闷”当成口头禅来说的年轻人们无疑有很强的启示。

  《野草》得以成就其在散文诗领域中经典的地位,在我看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野草》所散发出来的在极度绝望后奋起抗争的强大不屈精神,这种强烈的要寻求精神出路的意志,这种在绝望与希望之间痛苦挣扎的惨烈痕迹所散发出的精神魅力是十分巨大的,二是《野草》在语言内容上独特的写作手法,同样散发着独特的文学魅力。

  一

  《野草》一书连《题辞》共有短文24篇,皆写于1924年至1926年之际。在这两年当中鲁迅先生遭遇了他精神上最为痛苦、最为矛盾的时期。鲁迅自己也说,《野草》中的短文是废弛地狱旁的一丛惨白色的小花——将自己的文章比喻为在地狱旁的小花已经使人觉得这些小花随时有覆顶之灾,何况还是“废弛”的地狱旁的“惨白”的小花,凄凉荒废到了极点。当人处在内外交困的时期最容易产生的恐怕就是孤独感,同样,当鲁迅先生处在外有新文化运动的低落内有兄弟失和及女师大事件的交困之中,他最容易产生的,也是一种孤独感。然而所不同的是,鲁迅先生的这种孤独感非常沉重,甚至带有绝望的情绪。

  这种绝望孤独的情绪在书中有多处清晰的表达,如《死后》开头第一句便是“我梦见自己死在道路上。”《秋夜》中,鲁迅将寂静的夜晚和天空描绘成了“……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的目夹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写到枣树时是“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死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将星星的看成是“冷眼“,将掉光了叶子的枣树枝干看做与天空进行着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斗,同样是夜景,与《荷塘月色》中温柔如水的月光荷叶的景象大不相同。再如《求乞者》一文中,出现的是“我”沿墙而走碰到乞丐的图画,墙是“剥落的高墙”,街上是“微风起来,四面都是灰土”的街,当作者进行角色转换自己成为求乞者之后,四面所见都是灰土。类似的孤独凄凉的描写在文中比比皆是,只有当绝望的感觉渗入你的骨子里血液里去的时候,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

  当然,鲁迅先生并没有一味的在书中宣泄自己心中绝望的情绪,文字上的阴暗晦涩的表达固然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我们现在真正所体会到的《野草》的那种绝望感是来源于鲁迅先生在绝望之极后奋起挣扎的这一过程。如果仅仅只是觉得心灰意冷,觉得放眼望去满目凄凉毫无生机,把这种感觉在文字中表现出来是比较简单的。季节的消失更替,人事物的变化无常都可以引发文学家的感叹,《野草》中的悲凉情绪,并不是指这些。

  著名的英国诗人雪莱曾经写过“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样的诗句,《秋夜》中的小粉红花做着梦,也梦见过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也就是说,小粉红花在秋夜怪而高的天空下开放着,在星星的冷眼注视下生存着,被冻得瑟瑟发抖着,她仍然相信冬后有春,春天会比冬天好,未来会比现在好。这使我想起诗人食指写过的《相信未来》,在这首诗中食指描绘了外界强加给他的种种不幸遭遇,也是在深秋这样一个季节,“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而食指依然固执的相信未来。

  人们相信未来,是对未来抱着希望,认定即将来临的一定会比现在好——现状是什么样子呢,不管它,反正未来一定会比现在好就是了。现有的时代和条件让人们觉得的不满意,现代科学又告诉人们回到过去,让时光倒流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怎么办呢?就只有寄希望在未来。未来什么样,谁都不知道,谁都没看见过,它在人们眼里模糊又不确定,符合人们心中精神寄托的条件。这种“美好的未来一定会来到”的观念对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给许多人带来这样一个错觉:维持今天的原状,待到明天来临时今天的种种弊端会自然消失不见。久而久之,为明天搏斗的勇气消失了,为明天付出的信念磨灭了,用剩余的生命去等候一个未知的“明天”。上一代生命终结没有等到的,没有关系,可以交给下一代继续去等,于是下一代人也抱着”美好的未来一定会来到“的信心,日复一日的静候下去。未来一定就是黄金世界吗?不见得。鲁迅先生他不相信这种在虚无的等待下会产生出美好的未来,他说,“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即使到了未来的黄金世界中,这三种人仍然存在,今天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这在《影的告别》中有很鲜明的表述:“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彼时鲁迅对人人希望的“将来的黄金世界”就已提出了异议,同肮脏的现在一同沉没,会遭到黑暗吞并,进入到未来的光明中,光明又会使其消失,是以“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在《死火》中也有过类似的表述,“我”惊醒了快冻死的死火,若将其留在冰谷中,会让它冻灭,若将其带出冰谷,同样也遭到烧完的厄运。虽然说《死火》更多的表现了一种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但不难看出来,对于“出去”、“将来”这样的想法,鲁迅是持以怀疑的态度的。在《失掉的好地狱中》,鲁迅甚至非常清晰的描绘了等到了所谓的“黄金世界“来临的日子是怎样的:众鬼魂不满意魔鬼统治下地狱废弛的现状,联合人类发起了反狱的绝叫。那么鬼魂自然是相信推翻魔鬼现在的统治后在“将来”所建立起来的地狱是好的地狱,鬼魂相信好的地狱不是现在的,是在将来的。但是结果又怎样呢?现在的地狱固然是被推翻了,但曾希翼过的将来的地狱竟是比现在更坏一万倍,鬼魂们不得不重新忍受着滚烫的油的煎熬,发出比原来更大的痛苦的呻吟。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酷 图 文 学 音 乐 校 星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子前程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