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资讯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古代文学情感流变
来源:     2007-1-5 13:38:00
 
        文学的本质是情感,这在古今中外是一个共识。山东师范大学周远斌副教授的《古代文学情感观流变研究》在此基础上又具有一定开拓性。
  《古代文学情感观流变研究》以先秦至近代中国文学情感观的发展演变历程作为研究课题。在著者看来,中国古代有三种情感,即:道德情感,自然情感,审美情感;这三种情感在社会生活中、在文学中三位一体,合成了中国古代的情感本位文化和情感本位之文学。由此,著者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代、宋金元、明代、清代与近代共八个时期,历时性地考察分析了各时期文学情感观的主要内涵和特点,梳理出其发展演变的大致脉络。
  以先秦两汉文学情感观的论述为例。著者认为,先秦是文学情感观的奠基时期,本时期人性论是多元的,还没有对情感作出明确的善恶规定,但基于以德论性,儒道等各家对情感的论说已融进了社会理性;两汉是文学情感观的演进时期,本时期情感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礼义”来求“性情”之正。综观全书,可以说,本书比较全面地研究了中国古代文学情感观念的演变历程,著者不为史料所淹没,不囿于他人之说,而是通过对大量史料的深入分析作出自己的判断,从而使书中颇多令人耳目一新之处。例如,学界通常认为,文学的自觉、文学理论的自觉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此论断主要基于当时人们对于文学情感本质的发现与自觉,如:陆机“诗缘情而绮靡”(《文赋》),刘勰“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文心雕龙》),而著者分析梳理先秦两汉人的大量关于文学情感论述的史料后指出:先秦荀子对情感已经开始了形而上的理论把握;汉代司马迁“退论书策,以抒其愤”(《报任安书》)和班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的观点,已是很明确的言情理论;汉末出现了纯言情之作,成为后来“诗缘情”的先声,因此,汉代已在酝酿文学及文学理论的自觉。在此,著者从文学情感观的角度作出的分析是具有新意的,不但如此,它对于学界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学理论自觉这一重要问题也自有其价值和意义。
  《古代文学情感观流变研究》
  周远斌著
  中国文史出版社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酷 图 文 学 音 乐 校 星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子前程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