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资讯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赵遐秋:台湾文学已经多元化
来源:     2006-9-22 22:20:00
 

  赵遐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近日她主编的11卷本“台湾作家研究丛书”由作家出版社推出,繁体字版将由台湾天下出版公司出版。

  新京报:台湾文学应当如何定义?

  赵遐
秋:从本质上来讲,在中国文学的大家族里,台湾文学就是一种文学版图意义上的概念。就像中国某一个省、某一个地区的文学那样,但是,台湾文学也有它很独特的地方。

  新京报:具体来说,这种独特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赵遐秋: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从台湾文学反映的人文精神来讲,与台湾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有密切的关系,这使得台湾文学有很强烈的反抗外来殖民者的特性。另外,日本占领时期日本殖民者所宣扬的“皇民文学”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台湾独特的地理特性,台湾文学也有自己的独特气质。

  新京报:台湾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什么样的历史变化?

  赵遐秋:台湾文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第一个历史时期是旧文学时期,第二个历史时期是新文学时期,第三个历史时期是抗战胜利台湾光复以后新文学的战后新时期。

  旧文学时期要追溯到很早。史料显示,台湾第一个旧文学的移植者、传播者是明朝复兴社的沈光文。他和十三位来自大陆的诗人组织“东吟诗社”,培养了不少人,到清朝末年台湾本地的文学逐渐形成气候。一直到1922年,台湾文学基本上都是旧诗、旧文。当时,连战的爷爷是旧诗社的领头人。

  1922年以后,因为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进入了新文学时期。它与内地的文学发展是一样的,最重要的标志是白话文出现了,白话文学出现了。首先倡导台湾文学革命的是张我军。1924年,张我军在北京写了《致台湾青年的一封信》、《糟糕的台湾文学界》等,文章基本上都是胡适和陈独秀的观点,在《台湾》发表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也是台湾文学进入新文学时期的标志。1926年,赖和、杨云萍、张我军等人致力于用白话文写新诗、小说、散文、话剧剧本等,台湾新文学作品问世。1927年之前,台湾人民反抗日本的侵略斗争风起云涌。像赖和、杨逵等人就号召大家提起笔来战斗,写了很多反抗日本殖民者的作品。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台湾新文学的战后新时期到来了。这个时期,台湾的进步作家先是欢迎国民党来,到“二二八事件”以后反对国民党。像杨逵,因为写《和平宣言》被关起来了。到上世纪60年代,白先勇等一批现代文学作家出来了,但他们西化得很厉害。到70年代,乡土文学代表人物陈映真、黄春明这批人就出来了,现代主义与乡土文学两派论战。从80年代后期到现在,台湾文学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这与大陆也很相似。从出版上来说,两岸的交流更加密切,图书相互引进速度也更快了。像网络作家痞子蔡,当时在台湾很火,很快在大陆引进出版。

 

新京报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酷 图 文 学 音 乐 校 星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子前程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