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资讯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原野上的文学景观——钟祥乡土作家群采访散记
来源:     2006-9-20 18:36:00
 
 熊唤军

  兰台遗风


  灿烂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风雅余韵,像沉潜于地下的水流,绵延不绝,滋养着钟祥大地古今一线的文脉。种田的、放牛的、养鱼的、放鸭的,甚至还有收破烂的农民都在文学殿堂里一试身手,8月23日,记者冒酷暑来到历史文化名城钟祥,耳闻目睹了江汉平原上的这片文学热土呈现出的文学奇观。10余年来,钟祥乡土作家群在国家、省级报刊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1万余件,公开出版各类文学专著逾百部,特别是近两年来,每年出版的作品都在20部以上,其中不少作品在知名文学刊物上发表,引起关注。钟祥人归结文风鼎盛的原因,每每会自豪地提起此地悠久深厚的传统文化。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声名远扬,而在当地人心目中已成为钟祥传统文化代表符号,相传为大禹的父亲鲧治水时所筑的兰台,比其历史更为悠久。钟祥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楚国的副都别邑,史称“郊郢”、“郢中”,当时兰台上宫殿嵯峨,是楚王与群臣计议国事、游乐兴会之地,屈原曾登临此地,而宋玉更是与兰台结下不解之缘,他的名篇《风赋》和《对楚王问》即成于兰台,分别留下了“大王之雄风”和“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的典故。史载,自唐以后,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李商隐、欧阳修、王安石等都曾在钟祥留下足迹,而题咏兰台的诗文自唐至清更是不绝如缕。啜饮江汉清波,沐浴兰台遗风,立足火热的现实生活,扎根深厚的传统文化,钟祥乡土文学如大树根深叶茂。


  文坛传奇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在古代科举制度下发生在农家子弟身上的传奇。而10多年来,在钟祥市,一些“田舍郎”,白天在田野里犁田扶耙,插秧除草,入夜则不顾劳乏未消,身上泥土气息犹存,铺纸握管,挑灯写作,在文学殿堂里神游,成为当今文坛上的传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些乡土作家对此体会最深。像对待土地和庄稼一样,他们以农民的勤奋坚毅,虔诚而执著地追寻着各自的文学之梦。现为荆门市作协副主席的王世春,1952年出生在钟祥市胡集镇五里牌村,17岁到西藏当兵,1976年回到故乡农村,除务农外,也做过乡村干部和小学老师。上世纪80年代初,曲折的人生经历和艰难的生活,使卧病在床的他产生了拿笔倾诉的欲望和冲动。在创作上他算是顺风顺调,不断有作品在《当代》、《中国作家》、《作品与争鸣》、《长江文艺》等知名刊物上发表,并濒濒获奖。中篇小说《春忙、春茫》1999年获《当代》杂志中篇小说奖,《白玛》2004年获“第二届全国青年文学奖”,《耖子、女人和牛》、《秋获、秋惑》两获“路遥青年文学奖”。2000年王世春被荆门市破格录用为专业作家。像钟祥市其他乡土作家一样,王世春的创作灵感和素材来源于他脚下的土地和熟悉的乡村生活,他的不少作品干脆就是在田间地头劳作时酝酿构思的。有一个细节广为人知,那就是他随身都带着一个小本子,干农活时还不时掏出来记下关于文学的闪念,成名后,有时记者采访他都是在田野上进行的。跋涉在漫长的文学之路上,乡土作家有着各自的历尽艰辛的故事。王世春1996年考上鲁迅文学院,上学的路费和生活费是妻子东挪西借的,一次他在骑车前往镇上寄稿时被卡车撞晕。2000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钟祥乡土作家陈军创作的115万字的长篇小说《绿野纯情》,引起文坛的关注。十年磨一剑。为创作这部描写改革开放初中期一群青年农民生活历程的长篇小说,陈军花费了近20年光阴。现年42岁的陈军,出生在钟祥市一个偏僻的山村里,17岁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后来在当地的罗汉寺种畜场工作,1982年参军,4年后复员返乡。陈军从小爱好文学,当兵期间勤读苦练,在报纸上发表了多篇文章,这使他对自己的文学梦有了更大的期待,也为日后创作长篇小说《绿野纯情》打下了基础。20年,115万言,对一个农民作家来说,这需要有多么巨大的决心,多么坚定的信念,多么坚强的毅力,才能最终站在这场漫长无比的文学马拉松的终点线上啊。在那些年月里,陈军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蛰居在家里的两间瓦房里笔耕,他甚至辞掉了种畜场的工作,一边种田,一边写作。为写作,他付出了很多:体重从120多斤减到80多斤;几大麻袋稿纸,凝结了他的心血和汗水;家徒四壁,一家人生活有时要靠亲友周济。这期间他还不幸遭受丧妻之痛,1990年前妻患贫血症去世。所幸的是,再结良缘后,妻子和前妻一样能忍受清贫,全力支持他从事文学创作,才使他能如愿跑完这段文学的马拉松。在钟祥的乡土作家群中,更多的人则是默默无闻,他们将文学作为自己一生的爱好和追求。文学没有给他们带来名声财富,也无助于改变他们的生活境遇,有的苦恋文学多年,甚至没发表出版过作品,但他们对文学依然痴迷,无怨无悔。8月,我省农田大规模发生稻飞虱虫灾,我和沈传凤见面时,他刚从田里除虫灾归来。这位48岁的农民作家一直生活在家乡丰乐镇沈湾村,一家人现在种了6亩水田、7亩棉田和3亩杂粮田,还放养2500多只肉鸭。他自小爱好写作,在高中毕业后当过5年民办教师,在那时开始了他的文学征程。1999年他写的电视剧本《杏花妹》被湖北电影制片厂看中,拍摄计划由于资金不足而搁浅。2000年他写的小戏曲《税费改革农家乐》公开演出,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从1992年开始,沈传凤开始酝酿构思一部长篇小说,以冷水镇北山革命老区为背景,描写一位革命党人从1926年至今的革命历程。他自己给这部小说作了一个简明的提要:前赴后继,流血牺牲,国计民生,生态安全,以此来反映革命党人在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事迹和贡献。这部40万字的长篇小说《血肉情》已于去秋定稿,定稿前一共手写了3遍,打印后又修改了3次。沈传凤已放了10多年的鸭子,经常是在外出放鸭时构思,晚上写作。有一次鸭棚被风雨掀翻,几万字的手稿被雨淋得漫漶不清;还有一次,放在鸭棚里的手稿不翼而飞,只得重写。此后,他只得将手稿随身带着。经过长年的准备,于2001年开始4年写作冲刺完稿后,沈传凤有了如释重负的感觉。如今,他不时会端详抚摸这部作品的打印稿,盼望有朝一日能出版问世。2004年10月8日,宋天华18万字的长篇处女作《爱却无奈》的首发式在他的家乡长寿镇举行,作者邀请了村里60多户人家中的58户参加。在当今全国每年举行的成百上千次作品首发式中,这个首发式真是别开生面。在宋天华看来,这部以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村改革为题材的小说,写的就是自己一直置身其中的乡村生活,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请乡亲们来参加首发式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42岁的宋天华家在长寿镇普门村,一家4口人以种20亩地为生。他2000年开始利用农闲时间进行文学创作,遇到农忙季节,就停几个月。对于自己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经历的艰辛,他并不太在意:“选择了文学创作,就选择了吃苦,选择了折磨。”在对记者说这番话时,他语气坚定,充满激情。


  作家之家


  剧本、小说、历史人物传记、地方历史风俗考证样样拿得起来,63岁的冯道信是钟祥的知名作家,更是近20年来钟祥市乡土文学发展进程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他在担任市文联主席、作协主席期间因势利导,致力于推动乡土文学的发展,2002年10月获得中国乡土作家协会、中国民俗文学学会颁发的“中国乡土文学奖”。冯道信回忆说,早在1983年钟祥市就成立了文学创作学会(1993年变更为钟祥市作家协会),从那时起就确立了“以土为本”,发展乡土文学的办会宗旨。多年来,市文联、作协整合乡土作家队伍,培训文学人才,建立健全基层文学组织,加强完善作协联系和服务作家的功能,使各级作协组织真正成为乡土作家之家。如今,钟祥市先后成立了郢南、郢北、郢中、北山、汉北和老区6个作协分会。在钟祥市城南20多公里的旧口镇罗集街上,“钟祥市作协郢南分会”、“钟祥市文联城南联络站”两块牌子挂在临街的一间半平房的门口,房子约有40平方米。正屋的墙上挂着省文联党组书记李传锋题写的“源于生活,热爱文学,乐于奉献,笔耕不辍”的条幅,里屋堆放着会员出版的20余部作品,数十种由一本本稿纸装订起来的作品手稿和打印稿,还有上百个会员的档案资料。分会主席陈书义、秘书长罗贤能在给记者介绍情况时,不时起身进里屋拿出来给我过目。这个分会是钟祥市作协成立最早的分会,近些年成为展示钟祥市乡土文学的一个窗口。66岁的陈书义的写作生涯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始于河南省,2005年出版了散文集《春秋果》。63岁的罗贤能出版有19万字的长篇小说《神树》,至今仍是旧口镇高明村的一位农民,会中医,好文学,1994年以前一直像旧时乡村的读书人一样在家乡过着宁静的耕读生活。1994年因病不能下田干农活,他来到罗集街上行医,认识了陈书义,他俩筹划成立市作协郢南分会的计划被市作协批准。郢南分会1996年成立初期,缺钱、缺人(会员)、缺活动场所,最初由几个骨干会员自掏600元作为经费,罗贤能的小店成了分会的办公室。为发展会员,陈书义和罗贤能像“星探”一样通过看报访察搜集了解罗集、旧口、柴湖、长滩几个乡镇和罗汉寺种畜场文学爱好者的情况。“不迷信,不赌博,勤奋潇洒搞创作”,这是郢南分会的宗旨。分会定期开展活动,以文会友,交流文学信息,切磋写作技艺。发展会员,组织活动,辅导创作,修改会员作品,陈书义和罗贤能多年来乐此不疲。李慧创作长篇小说《雨季边缘》时,还是一名中学生,小说写在笔记本和作文本上。出版前,陈书义、罗贤能花了1个多月的时间帮她修改,改动万余处,将篇幅由25万字压缩到21万字。如今郢南分会会员过百人,每年在报刊上发表文章400多篇,已出版专著22部,待出版8部,正在写作的3部。谈起会员创作情况,陈书义和罗贤能如数家珍:66岁的旧口镇曙光村放牛老汉邓玉平创作了长篇小说《月缺月圆》,柴湖镇凌楼村以收废品为生的60多岁老人凌贵德发表了小戏曲《梦圆》,残疾青年黄显铭自强不息一年稿费收入过万元,因家贫从大专院校辍学回乡的女青年柏春燕创作出版了18万字的长篇小说《七彩阳光》……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酷 图 文 学 音 乐 校 星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子前程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