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文学老人独臂写长篇
我市甘井子街道东山社区的潘学文笔耕不辍,写出20万字的小说《丁香花开》,据称今年底将面世
本报讯在近日甘井子街道举办的第二届创建学习型社区成果展上,一摞20万字的书稿《丁香花开》和一张周恩来总理与近1000位全国青年文学创作积极分子的合影颇受辖区居民的关注。这部还未发表的小说出自甘井子街道东山社区76岁的潘学文老人之手。难以想象的是,潘学文并不是专业作家,他只读了6年书。
昨日,记者见到了76岁的潘学文。在他不大的书房里,满满当当放了三个大书柜的书,写字台上也堆满了书。潘学文坦诚的说:“有小部分书我确实没有看,可住在书堆里,我心里就是舒坦。”谈起他的作品《丁香花开》,潘学文叹了口气:“这本书写的不易,我的文学道路走的不易。”
潘学文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20多岁的时候,只上过6年小学的潘学文对文学产生了兴趣,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不久,潘学文的文章便经常出现在省、市甚至国家级刊物上。1965年,潘学文参加了全国召开的青年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当时我市只有5位青年参加,潘学文与全国的近1000位青年一起与周恩来总理留下了一张合影。虽然在照片上根本分辨不出潘学文,可他一直把它当宝贝,“那是我创作的巅峰期,如果我坚持下去,说不定真的能成为作家”。
梦想是美好的,生活是残酷的。后来,因为生活所迫,潘学文不得不放弃了文学创作,谋求生计。为了能离文学近一点,潘学文选择了卖书,这一卖就是13年。在卖书维持生存的同时,潘学文近水楼台,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积淀了更多的文学精华。1998年,归家养老的潘学文想再次拿起创作的笔,这次不是写散文、戏剧、话剧,而是一篇长篇小说。写一部长篇小说对一个老年文学爱好者来说绝非易事,日趋僵硬的思维、难以迸发的激情、越来越差的记忆力都是潘学文创作的障碍。
在长达几年的创作中,潘学文不断改变自己的创作初衷,适应这个发展变化的社会,并最终完成了这部20万字、反映目前农村青年道德和情感的《丁香花开》。对于这部小说,潘学文不愿意透露太多,只是表示“丁香”就是昭示女主人公有丁香的美丽和苦涩。
据潘学文称,目前我市某出版社已经同意出版此书,潘学文已经拿到了书号,小说年底面世。当记者要求给潘学文拍照的时候,才发现潘学文的左臂因残疾无法动弹,可他却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称自己是“贼心不死”,还要继续写下去。
大连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