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资讯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马东伟:跋涉于文学世界的“行者”
来源:     2009-12-23 13:42:00
 

  2001年,他的诗歌《独行》在中华“八喜杯”诗歌征文比赛中获得优秀作品奖。
  2006年7月,他的小说集《优美弧线》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著名作家二月河评价其作品“体现出了本土文化的特色”。
  2008年6月,他的小说《罂粟花》被南阳电视台拍摄成电视剧,在当地引起轰动。
  他,就是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南阳卷烟厂集诗人、小说家和剧作家于一身的马东伟----一个跋涉于文学世界的“行者”。

马东伟在阅读

创作中的马东伟

二月河(左)在认真读马东伟的小说  

  2008年6月2日,对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南阳卷烟厂员工马东伟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在这一天,由他创作并改编成的电视剧《罂粟花》在南阳电视台一套播出了。
  由于《罂粟花》以生活中的真实事例为原型,讲述网络暴力对青少年的毒害,因此在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一时间马东伟成为南阳的“新闻人物”。
  除诗人、小说家的身份之外,马东伟由此又多了一个“剧作家”的称号。从普通的员工到小有名气的诗人、小说家、剧作家,离不开数十年来他在文学路上孜孜不倦的追求。  

痴心追求苦亦乐

  1993年,毕业于河南省烟草技校的马东伟被分配到南阳卷烟厂工作。面对“家----单位”这样两点一线的生活轨迹,马东伟开始思考:如何让生活变得更充实呢?他觉得应该干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文学!”当这个字眼在他脑海里蹦出的时候,他感到兴奋。他说,他很喜欢文学。他在技校的时候阅读了《围城》、《林语堂文集》等一些文学佳作,上班后更是把单位图书室的文学刊物翻了个遍。这些,都无形中奠定了他文学创作的基础。
  有人说,“爬格子”的过程是痛苦的。的确如此,一旦走上了文学创作这条路,注定需要忍受更多的寂寞、拒绝更多的诱惑。下定决心走文学路的马东伟每天下班后就“躲进小楼成一统”,独自徜徉于古今中外的名著之间;周末大部分时间则和文友聚会,谈诗论文,畅游于文学世界。创作是辛苦的,等待寄出稿件的结果更让人饱受煎熬。最初,稿子寄出后通常是石沉大海,但他坚信“野百合也有春天”。
  刚开始创作时,马东伟通常把稿子写在稿纸上,然后再拿给开复印店的朋友打印。为了防止出现打印错误,他就一字一句地念,而旁边的顾客就是他的听众。每当有热心的听众提出建议,他总是很虚心地接受。
  渐渐地,听众的建议少了,“要求”却多了。有一次,在打印《伙伴三记》时,一名去复印资料的顾客听得入了迷,居然向马东伟提起“要求”来:“听着挺有意思的,能不能给我复印一份?”
  对马东伟来说,听众的“要求”就是对自己的肯定。他相信,辛勤的耕耘终究会有收获。2001年,马东伟迎来了文学创作的“春天”:诗歌《独行》在中华“八喜杯”诗歌征文比赛中获得优秀作品奖。  

锋芒渐现终成器

  在发表诗歌《独行》后,马东伟才如泉涌。他先后在《躬耕》、《小小说月刊》、《东京文学》、《石油文学》、《南阳日报》等多家媒体上发表小说50余篇,并结集出版了《优美弧线》一书。
  在成绩面前,马东伟并没有骄傲,而是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新的目标----把自己的作品用更通俗、更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
  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2007年南阳电视台《草庐故事》栏目组面向社会征集剧本,马东伟毛遂自荐,把自己创作的小说《罂粟花》送到了栏目组。第二天,南阳电视台文艺部主任吴春光就打来电话:“《罂粟花》的情节非常好,非常适合拍成电视剧。请您抓紧时间把它改编为剧本。”
  这是马东伟第一次写电视剧本。为了写好剧本,马东伟顾不上休息,数易其稿,反复推敲打磨,最终向栏目组交上了一份高质量的剧本。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电视剧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不久之后,他又开始了电视剧本《胡杨树》的创作历程。当笔者见到马东伟时,他正在修改《胡杨树》的剧本:“刚和导演通过电话,还要对剧中的某些细节进行打磨。”
  “躲在书房里‘闭门造车’是创造不出有生命力的作品的。”谈到文学创作的体会,马东伟这样说,文学创作的素材来源于社会,脱胎自社会生活中的作品来才会更生动、更有生命力,所以作家应该用自己对文学的爱来回报社会。”
  马东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008年,他加入了南阳市社区志愿者协会,成为编写《南阳志愿者》刊物的“义工”;借协会组织公益活动之机,他走上街头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体验人间真情。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在《南阳日报·白河副刊》的抗震诗歌专版上发表了《人性的礼赞》并将稿酬捐给灾区。为支持地震灾区学校图书馆重建工作,他捐赠出上百本书籍……
  奉献社会让马东伟体会到了文学创作的价值,由此也更加坚定了他的文学理想。
  马东伟的努力让他收获了累累硕果:2005年、2007年他先后被吸收为南阳市、河南省作协会员;在南阳市文联首届“文化南阳写作计划”中成为中短篇小说签约作家。  

虚心求教收获丰

  马东伟说,在他成长的路上,除了爱人,还有很多的老师在帮助他,扶他走上了文学路。
  马东伟的爱人是他作品的第一读者,一直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他。为了给他创造一个较好的写作空间,在并不宽敞的房间内给他开辟了一个小小的书房。爱人的支持使马东伟更加安心地从事文学创作。
  马东伟的成功来自于他的虚心好学。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2002年马东伟选择了到河南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深造。在这里,他结识了信阳文联副主席刘向阳。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文学青年,他恭敬地把自己创作的第一篇小说《高明的几个冬夏》呈给了刘老师,刘老师认真阅读后说:“语感很好,继续努力吧。”寥寥数语,却给了马东伟莫大的鼓励。随后他写出的每篇作品,总要寄给刘向阳;有时就乘车到信阳,当面向刘老师请教。
  “南阳作家群”是全国知名的作家群体。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马东伟充分利用了家乡的这一优势资源。
  “‘南阳作家群’的许多作家都被我‘骚扰’过。”马东伟笑着说,他曾多次向“南阳作家群”中的殷德杰、王遂河等知名作家请教,他们的悉心指导使自己对素材的提炼更加成熟,对作品框架的构造更趋理性。在“南阳文学论坛”和“南阳文创高研班”上,马东伟结交了许多作家,每每聚在一起,马东伟总是拿出自己的作品,让他们提出意见和建议。
  2008年8月21日,马东伟去拜访文学大家二月河。在摆设朴素的客厅里,这位文学大家对马东伟今后的创作方向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马东伟说,这些知名作家并不因为他是文学新人就瞧不起他,而是用心地帮助他成长。正是有了众多老师的帮助,才让自己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坚定。
  谈及今后的打算,马东伟说,他要骑着单车,继续在老城根、大街小巷,寻找着创作的素材和灵感。作品中的许多人物都有生活中的原型,有了对生活的热爱,才有了创作的源泉。
  是啊!因为有对生活的爱,马东伟的笔端抒写的不只是充满生命力的文字,还有一个他在文学世界里飞翔的梦……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酷 图 文 学 音 乐 校 星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子前程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