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资讯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李江《梅花百咏》:站上开平民间文学之"巅"
来源:     2009-9-23 12:03:00
 
 浓淡横斜孰剪裁,

  自怜闻望混尘埃。

  谁知雪里风中事,

  曾是天成地设来。

  山峭斗寒如弗及,

  对花酌酒漫徘徊。

  杜公自笑头颅白,

  只为相看朝夕催。

  ——摘自《梅花百咏》

  梅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们笔下的爱物,或以梅写景,或以梅寓情,或以梅讽世,或以梅忆旧……

  在中国的诗歌史上,“咏梅得百篇”的故事很多,有元朝文学家冯子振一夜间赋出百首咏梅诗篇,其《梅花百咏》被收入明代的《四库全书》;有清朝康熙年间武宁诗人程祈川写的《梅花百咏》,也流传甚广。在明朝时代的开平,也出过一位“诗伯状元”——李江,他所遗留下来的百余首咏梅诗等诗作,被后人编成了《梅花百咏》一书,不但是中国诗歌史上咏梅诗作中的又一大“传奇”,而且代表了历史上开平民间文学的巅峰。

  《梅花百咏》共收集了李江的咏梅诗100首、悼念其妻《十哀诗》100首、杂咏和咏古诗100首。此外,在诗集中还附有李江原作《丽洞铭》(俗称《村论》)、《挽琴十哀传》、原版编者梁炯于清光绪年间撰写的《亦山先生诗遗稿叙》、陈敬德为李江节推祠堂作的碑文《节推祠堂记》及《广州府志》记载之李江传等文章。

  《梅花百咏》流传至今,一直都被认为是开平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而李江的故事,更加激励着后人奋发图强。去年,开平市文化部门将《梅花百咏》确定为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制订措施加以保护和利用,《梅花百咏》将更加焕发出文学艺术的光芒。

  因作咏梅诗百篇被御赐“诗伯状元”

  在开平的塔山之巅,修有一座“开元塔”,此塔无门可入。记者曾到过开元塔游玩,据朋友介绍,此塔修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修建者取名开元塔并关闭塔门的用意,就是希望开平能出状元,只有中了状元的人,才能开启此塔塔门。可惜的是,此塔之门至今未启。

  虽然开平的历史上没有出过真正的状元,但就在此塔不远处的沙塘丽洞村,在明朝曾出过一位“诗伯状元”,此名还是皇帝御赐。“诗伯状元”,指的就是明朝开平籍诗人李江。

  李江(1455-1538年),字期宗,开平沙塘丽洞人,少年家境贫寒。李江性格诚实内向,讷于言而朴于貌,行为稳重,诗文敏捷,理论精辟。明朝弘治壬子五年(1492年)考得乡试第七名,荐任广西梧州推官之职。

  在沙塘丽洞村的李氏族人中,李江因咏梅诗百篇被御赐“诗伯状元”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据传说,李江中乡试第七名后,为博取更大的功名,曾不惮其烦,到距乡村10多里的名山薛公岩苦读。薛公岩附近的野梅花盛开,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李江不禁诗兴大发,就以梅花为题,大笔一挥,写成100多首好诗。等会试之期临近,李江和他的朋友罗素、冯殷,上京赶考。不料,行至半途,李江得了病,病好后,赶到京城,最后一场殿试早已结束。李江失望极了,决定游览几天就回乡去。

  有一天,李江在街上闲游,看见一座王府门前贴的对联是:“风吹绿水千层浪,雨落黄河万点清”,李江看了,不禁说道:“堂堂的北京城,皇皇的王府,怎么尽写病联呢?”那守门人见他叫“病联”,便和他吵了起来,惊动了府内王公。原来府里的王公是当今皇叔,喜舞文弄墨,又很傲慢自负,闻说有人说他亲手写的是副病联,不禁勃然大怒,叫人把李江带进府去,问:“你怎说这是一副病联?”李江说:“联中不是有‘千层浪’、‘万点清’吗?有谁细细算过风吹绿水恰恰是千层浪,雨落黄河刚好是万点清,不多不少呢?这联就病在数目不清,写得太死了!”皇叔听了有理,就说:“这该怎样改才好呢?”李江说:“风吹绿水层层浪,雨落黄河点点清。”皇叔听了,觉得改后确实比原来的好,但他是一个阴险狡诈的人,因此,表面上连赞改得好,内心却想施计杀掉李江。

  李江替皇叔改门联的事情,不知怎的,竟传到皇帝的耳朵去了,并很想召见李江,而皇叔却想借皇上召见,难倒李江,治他死罪,就奏称李江傲慢自负,目无王公大臣,要面试其才,如虚有其名,要治其死罪。李江觐见皇帝后,皇叔在旁故意为难他,要他在一炷香的时间内,写出一百首诗,可免死罪,并获嘉奖。这时,清风吹来梅花的阵阵清香,皇帝一阵心喜,就命他以梅花为题,写一百首梅花诗,叫皇叔监考。李江闻言,心头暗喜,于是挥笔蘸墨,将在薛公岩写过的百余首咏梅诗一气呵成写了出来。皇帝看了,龙颜大悦,连赞:“好诗,好诗!”并当场钦点李江为“诗伯状元”,特准他像考取状元一般,在北京城里游街3天,衣锦荣归。

  《梅花百咏》传承至今

  现任开平市文联主席、开平潭江诗社社长李日明是李江《梅花百咏》的爱好者和积极传承者,他对李江及其《梅花百咏》研究颇深。

  他告诉记者,李江在世时,其人其事就是开平当地群众,特别是李氏族人口中和心目中的榜样。李江去世后,他的事迹和他的诗作一直在家族中广为传播。明朝嘉靖年间,族人在丽洞兴建了节推祠以祀其才德,节推祠后因年久失修,破弊不堪,1997年由丽洞乡人集资重建,李江的百首梅花诗也用云石镌刻于祠内。即便是在今天,在丽洞周围的李氏族人中,不论老少,对李江的故事都能讲得头头是道,不但如此,李江的事迹对当地李氏族人影响深远,后人个个勤读书、勤学习,曾出过举人等士子。

  李江去世后,其诗作在家族中广为传播,至清朝光绪年间,有学者梁炯将李江百首咏梅诗校订编辑成《梅花百咏》,刊行于世。据李日明介绍,清版《梅花百咏》如今在开平民间尚存“孤本”,而他第一次见到这本“孤本”是上世纪70年代。那时候,他爱好诗文,村里一位姓李的剪发师傅就给他看了一本书,这本书就是清版的《梅花百咏》。后来,李日明将这本清版的《梅花百咏》影印了3本,一本现存开平市博物馆,一本现存开平市档案局。据李日明介绍,后来他还看到过在丽洞当地的学校里,有老师持《梅花百咏》的手抄本教学生。

  2004年8月,在沙塘镇泰山村委会干部和李江后人的大力支持下,李日明主持重新修订出版了《梅花百咏》,以清版原木刻本为母本,采取复印扫描等现代技术仿古重印。在编辑过程中,李日明还根据原版勘误表的提示,对照《开平县志》的存稿和原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修正错字、错句20多处,同时清除了原书中一些斑迹和不清晰的文字、线条,使再版的《梅花百咏》更加准确和清晰。

  站上开平民间文学之“巅”

  “浓淡横斜孰剪裁,自怜闻望混尘埃。谁知雪里风中事,曾是天成地设来。山峭斗寒如弗及,对花酌酒漫徘徊。杜公自笑头颅白,只为相看朝夕催。”这是李江《梅花百咏》其中的一首咏梅花诗,无论从格律诗的对仗,从意象的取写,还是诗中深层的喻义,都堪称是上乘之作。事实上,《梅花百咏》中的每一首诗歌,都达到了很高的层次。

  《开平县志》对李江也有记载,并高度评价了他的诗作:“诗文敏捷华美,竖义精确不可移易。”

  李日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开平的历史上,虽然出过不少的文化名人,但他们所留遗作中,能对同一种事物反复吟唱出100多首诗歌的,唯有李江,而且,李江的100首咏梅诗作,首首诗都不离梅花这个主题,首首诗都能创作出深远的意境。李江诗的最大特点是平易中见奇崛,形象中含哲理,突出于专,以理见长。明朝崇尚程朱理学,即是崇尚理论,文学作品是要受到社会形态的影响,体现出以理入诗的特点,作为该时代的作品,《梅花百咏》以诗语言再现了时代推崇的事物。《梅花百咏》咏的对象是“梅花”,写梅花的形态、精神,其中题目带有理学成分,如悟、形象等等,给人一种理性的启发,所以,研究李江诗作,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

  将《梅花百咏》作为开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保护和传承,还具有深远的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诗以言志,不但李江的咏梅诗能给人奋发的启迪,而且,《梅花百咏》中收集的100首悼念其妻的《十哀诗》和咏古诗更能给人以“做人”的启迪。据李日明介绍,李江在做广西梧州推官时,有一次从京城回家,途至韶关时,听到妻子逝世的消息,李江当即辞官,回家为爱妻守孝一年,期间思念妻子而写下了100首悼念其妻的《十哀诗》,首首至情。由这件事就可看出李江为人的美德,足可以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开平市文化馆有负责人指出,《梅花百咏》是开平历史上难得的民间文学著作,对后代吸收文学方面知识,体会作者的勤奋、求知欲,将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让《梅花百咏》永远留芳

  

  开平市文化部门有负责人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开平的学子们对诗歌感兴趣的越来越少,所以,将《梅花百咏》保护好并传承下去非常有必要。

  如何保护后这一“非遗”项目呢?近年来,除了李日明重新编印《梅花百咏》外,开平市宣传文化部门还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多次前往李江的村子进行拍摄采访,收集资料,细致调研,并将有关资料整理成文本和光碟存档。为加强保护力度,开平市还计划成立《梅花百咏》历史研究会,搜集历史资料,并访问李江的后人,记录《梅花百咏》的历史沿革、传承谱系。此外,还计划开办《梅花百咏》诗歌培训班,让更多开平的青少年了解《梅花百咏》,并学习诗歌创作的一些基本常识。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酷 图 文 学 音 乐 校 星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子前程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